《现场管理跟我学》
主讲/辛巧娟

第三十四讲:5个为什么
生产现场总是人多事杂,工作纷繁,总是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总是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发生。为了创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现场,管理阶层的主要职责就必须是为现场解决问题。而一个管理人员所获得的现场尊重和威信,体现在了解问题的深度及解决问题的速度。
现场操作人员招聘进来,进行上岗培训,往往只是简单地被要求按标准操作,基本上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场的运作不可能风平浪静地按既定的计划前进,人机料法环信、QCDMSS等生产要素总有偏离标准的异常发生,现场一线入员总是最先接触这些异常,也是最直接的问题解决责任者,但他们也最容易从表面上直接地简单处理这些问题。表面问题的解决,现场人员也就心安理得地继续作业,虽然该问题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变成一个老问题。比如车间里有一台切割机,旁边挂了一把小扫帚,当机器停止不动时,操作人员就拿出扫帚在传动带上扫除,再重新启功机器。过了一会,机器又停住了,作业员重复同样的动作,再启动机器。原来有金属铁屑掉落在机器的传动带上,卡住不动,使机器停了。作业者用扫帚扫掉铁屑只是暂时的处置措施,仅仅排除了问题的现象,并没有找到机器停止的真正原因和彻底的解决方法。这就如现场管理者只在表面上简单地处理问题一样,治标不治本。
当管理人员来到现场,如果对于现场问题/异常现象的认识也是类同于现场人员的处理方式,只是听听现场人员的汇报,不能发现其中深层次的问题,或更有效的改善对策,则管理人员在一线人员的心目中会被认为一个摆设,现场将处于无能为力的失控状态。长此以往,管理人员不仅尽量避免去涉及现场的事务,甚至表露出对现场车间的惧怕。
作为管理人员,必须以现场为中心,落实现场、现物、现处理的三现主义,深人现场,以“5个为什么”探究问题的方法,了解现场,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在多问为什么的过程中,也对现场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管理人员只要好好地呆在有问题的场所,仔细观察,下定决心找真因,持续地问“为什么?”,就有了发掘问题的机会。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也就都可以即时地当场解决。
例如,假设你在现场发现一台机器停机报警。
你问:“机器为什么停机?”
操作人员答:“机器的继电器跳闸了。”
你问:“为什么继电器会跳?”
他答:“机器的马达过热过负荷。”
你问:“为什么马达会过负荷?”
他答:“马达的轴承磨损了。”
你问:“轴承为什么会磨损?”
他答:“轴承长时间没加油了。”
你问:“轴承为什么会没加油?”
正如此例所示,经常地利用问5个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正确对策。当然,视问题的复杂程度,质疑“为什么”的次数可能多于或少于5次。不过,现场人员总是倾向于看到一个问题(如上例中机器停机)。就立刻下结论,合上继电器,以为就此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就给现场员工一个不好的榜样,不利于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把“5个为什么”的方法以身作则地传教给现场一线人员,培养现场彻底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个为什么,炼就了现场管理人员的火眼金睛。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多问为什么,在习以为常的现场流程中,发现更多的改善机会,从而打造一个一流的现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