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跟我学》
主讲/辛巧娟

第二十九讲:细节管理
一、细节是文化
现场是现实的工作场所,即实实在在为客户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现场是实现的工作场所,即实现企业多数资源成本的消耗,并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现场每生产一件产品的同时也在制造一小份浪费,在生产运作中各业务环节存在着大量不被察觉或不被重视的浪费。由人机料法环信和QCDMSS所交织的现场其实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领域,也是最复杂的领域。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竞争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为了创造一流的企业,为了创造一流的现场,我们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进行现场细节管理。
细节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但管理无小事,细节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国外也有一句格言:播种行为将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将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将收获命运。而“习惯”就是由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细小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而巳。在一个人的一举一动的细微之处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修养、教育背景及知识水平。企业如人,从企业管理、现场管理的角度出发,“细节”就是企业的“习惯”,“细节”就是企业文化,“细节”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良好的细节管理是企业获得成功、长盛不衰的源泉。无论是从公司的管理还是从一个人做人的原则来看,细节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最能表达一个人最自然的素质和精神风貌,在细节上装是装不出来的。有一个应聘的故事讲,有三个水平相当的人同时应聘竞争一个大公司的职位,从他们的简历、言谈所表现出的经验和能力表明三个人都适合这个职位,但公司最终选择了第二个人,原来是在面试结束后当他站起来离开位置时,顺手把椅子给扶正了,这个动作被面试主管看到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决定了他和其他人不同的命运,他被公司录用了,而其他人则错失了这个机会。
有关细节,西方有一句谚语叫“魔鬼在于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不好的、影响前进方向和速度的不利因素都隐藏在细节中,微小的失误可能造成大的灾祸。在汉语中,也有许多和细节有关的成语、谚语和名言,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细节的重要性不必言喻,我们的传统思想教育中就一直灌输重视小事的道理。
以人为本的细节管理,创造企业细节管理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起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细节小事,不浪费纸张、节水、节电、礼貌待人等,这些小事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内涵,代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二、现场实施方式
那么,在现场管理中,我们如何进行细节管理呢?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首先必须对现场工作标准化(SDC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全面的详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规范,做到岗位清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把现场管理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量化到人,使每位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等。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就是事无巨细,都要管理,但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这样,细节就是天罗地网,把整个现场罩得严严实实,使现场任何一项工作、一件事、一件物品都处于有序的管理状态,创造出现场的秩序、现场的效率,实现现场的QCDMSS。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还需通过日常绩效考评来保障。在日常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重视细节,不是每个人都在严格按标准作业,不是每个人都认真地落实工作,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而更多的普通员工还是会将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只有通过日常绩效的考评,才能确保工作的完成,确保细节的落实。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以现场为中心,随身携带纸笔进行走动管理。管理者是现场执行细节的典范,管理人员经常性地出现在现场,重视现场执行中的细节,通过以身作则,做好现场执行细节的表率。通过深人现场,既可随时随地引导、教育员工注重细节,随时纠正下属或员工的细节性执行缺陷,保证管理阶层的措施对策不走形不变样,不流于形式。通过深人现场,也可给予现场适当的压力,促使全员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惰性,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喜欢以自己觉得最简略方便的方式去做,能省则省,能懒则懒,也不考虑这种省略是否带来不良后果,因为惰性而养成一种不良习惯。通过时时的提醒监督,逐步将不良的细节行为转变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深人现场,还可随时给予现场员工适当的激励,提高员工的士气,形成现场的细节氛围,进而使细节管理成为现场文化。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必须做到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顺畅沟通反馈,形成有效的细节管理渠道。对细节的关注,必须要非常强调内部沟通的有效性。现场管理中绝大多数的细节产生于现场一线员工,他们是细节的经历者,细节的制造者,细节的执行者,他们最清楚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作流程、经营管理中的细节是否到位,是否需要修正。通过严格的信息沟通制度,通过广泛的提案建议制度,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位员工能随时随地提出促使公司在各个环节日趋完善的具体措施。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点子,尤其是那些能对公司运作体制进行“微调”的细节,将是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必须以5W1H,5个为什么以及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式手段将细节进行量化,明确化,公开化。细节的量化就是在管理中将工作内容及制度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我们经常看到服务性质的单位“微笑服务”的标语,那么到底怎样的笑称为微笑?在沃尔玛,规定面对顾客要常露微笑,后面写的注释是“露出8颗牙”,量化细节,露出8颗牙就是真的在笑了。进行现场管理,必须尽量将过程简单化,简单化的过程尽量量化,量化的过程尽量标准流程化,时时以5W1H来确认工作是否细节量化,以5个为什么把工作明确化。只有当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开始关注适当的细节的时候,现场才是真正地落实了一项工作。具有细节量化意识的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时,通常会将具体时间、完成数量、达到什么要求等等贯穿在整项工作的过程中。他会尽可能将每一个细节量化,希望将管理工作做得更透彻、更精细一点,同时也更规范更有秩序。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以“胡萝卡和大棒”来管理。对细节的要求,好比就是拿放大镜来工作。拿最简单的环境整洁来说,日本企业有6S活动,中国企业有安全文明生产活动,但为什么两者间的效果千差万别呢。其实差异的不是方式,而是标准。一块玻璃窗上有一点点污迹,在对细节注重的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能看到污迹,作业人员也能看到污迹,因为细节就是放大镜。但在一般的企业里,这点污迹根本不会影响窗户的干净,管理人员看不见,作业人员也看不见。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就是进行预防性管理。不管是质量预警、安全预警,还是惊吓报告、异常管理,以及工作一览表,都是要求我们注重细节,完善细节,勤于思考,考虑周全,准备充分。细节管理给现场带来的是高效、成功和完美。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得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现场进行细节管理,就是现场持续改善的过程。创新存在于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通过一点一滴,注重细节管理,不断完善和累积管理,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不足之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细节管理体现了现场的先进性,体现了现场管理的水平。
人机料法环信和QCDMSS好比构筑现场之屋的一块块砖石,而细节就是微尘细末的水泥,它将砖石间的缝隙漏洞弥补得严严实实,使搭建的现场之屋高大、稳固、坚强,足以充分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飓风和惊涛骇浪。大浪淘沙数风流,其实还是细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