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跟我学》
主讲/辛巧娟

第二十三讲:安全预警
一、安全预警活动概述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埋的基本方针。任何入做任何事都必须有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第位考虑。不过在许多人眼里,“安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必须经历了惨痛的事故教训后才能真正明了安全的意义。事故的代价谁也承担不起,因此预防才是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安全预警活动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有效制度。
生产安全预警制度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木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应用这一方法可以事先分析作业现场有哪些危险因素,降低危险因素在什么条件下会导致事故和怎样防止事故,通过提醒和防范,降低作业中的危阶度,保证作业安全。
生产安全预警活动适用各类作业类型和岗位,如相对固定的生产岗位作业;正常的维护检修作业;班组间的组合作业;抢修抢险作业;临时生产任务等。安全预警活动一般安排在班前进行,这样就使通常的班前安全活动科学化、程序化。
通过生产安全预警活动,可有效地增强作业人员对事故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增强作业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作业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预防和降低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预警步骤和要求
《生产安全预警制度》
(一) 基本步骤
1、由管理人员或班组长针对当班生产任务划分作业小组,指派工作能力强的人担任作业小组长;
2、作业小组长组织作业人员,持“生产安全预警表”到作业现场开展安全预警活动;
3、作业小组长向作业人员介绍工作任务及程序,积极调动全体作业人员针对工作内容及程序,查找或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4、作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予以落实;
5、对作业人员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的相关防范措施,现场能立即整改的应在整改完毕后开始作业;
6、作业小组长将收集到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应措施的信息,整理记录在“生产安全预警表”上,再次和所有作业小组的人员进行一次复述,待所有人员认同后,进行签字确认;
7、作业小组长确认后开始作业;作业完毕后,及时将“生产安全预警表”交管理人员检查认可;
8、“生产安全预警表”各部门专人管理,并编制成册加以保存,安全预警表可作为班组员工开展安全教育的材料。
(二) 实施要求
1、作业人员在指出危险因素时,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手势、姿态、示范动作等) 对危险因素加以描述,以强化对危险形态的直观认识;
2、“生产安全预警表”的内容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记录,且必须在现场和作业开始前完成;
3、“生产安全预警表”中危险因素的查找及描述,应针对各个作业环节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前后要有因果关系的表述;
4、对于生产安全的危险预警可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细化分析;
5、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相结合,充分推测想象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存在和产生;
6、对作业中的危险伤害的预知预警认识时,必须全员参加,应用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法等统计技术,不能一言堂,不能简单否决作业人员提出的可能的危险伤害因素;
7、相对固定生产岗位作业中的生产安全预警活动,可在此类作业初期,发动广大积工查找危险因素,挖掘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相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因素,通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各部门车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标准化的“生产安全预警表”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复述确认;如生产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则按照正常的生产安全预警活动进行操作;
8、对其他各类的生产作业和工作任务,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安全预警活动程序进行,即每-项任务都要开展一次生产安全预警活动;
9、对于抢修抢险等紧急作业的安全预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作业内容尽可能做到预先分类地开展安全预警活动,并形成抢修抢险应急预案安全预警表,在作业前让员工熟知,抢修抢险时,由现场负责人监督执行。
范例:《生产安全预警活动记录表》
作业任务 |
|
作业编号 |
|
作业时间 |
|
作业地点 |
|
作业小组名称 |
|
作业小组长 |
|
小组成员 |
|
序号 |
作业描述 |
潜在危险因素 |
是否重要危险因素 |
|
|
|
|
|
|
|
|
人员状况 |
设备状况 |
物品状况 |
环境状况 |
作业方法 |
|
|
|
|
|
作业小组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组长确认签字:________
|
上级核查评价
|
备注: (安全预警分析时,注意下述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
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状况(防护罩/报警装置/安全标志/护栏/制动装直/接地/绝缘);工作环境状况[通道/场地(杂乱/不平/易滑/挟窄)/安全距离/照明度/通风/噪声卫设备状况/工艺设计流程结构合理性(物件毛边毛剌/强度)/个人防护用品状况
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直(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