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跟我学》
主讲/辛巧娟

第二十二讲:质量预警
一、现场的质量预防
预防是安全工作的主要方针,一旦发生事故,且伤害往往不可逆转。预防也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就把质量构建到产品中。田口博士对质量的概念是“质量是被设计到产品中,且排除生产阶段非可控环境因素的干扰,而稳健地制造出来的东西。”即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现场是产品实现的场所,即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如何在现场管理中实现产品的质量呢?现场管理也要“预防为主”。管理其实就是“今天做明天的工作”,即要计划,要预防,而不是被动地救火。实际上,现场管理的方法、招数基本都是围绕全员参与预防改善的中心,如目视管理、看板管理、提案活动、QC小组活动、异常管理等。
产品的质量是现场人机料法环信等对象综合运作的表现,要控制好质量,必须对这些要素一一进行管理。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信等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人员顶岗、新员工加入、工艺变化、参数变化、变更材料、工模具磨损、设备改造等,各种要素每天都在变动。针对这些变动将可预测的问题整理出来,通过事先制定处理对策,把变动造成的质量差异降到最少。当某些要素发生变化时,如果预先已确定了应该采取的措施,那么在问题发生前就实施这项措施的话,就能预防问题。相反,问题已经发生了,如果清楚地知道变更点,那么追究其原因以及采取对策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比如多岗位员工隔了几个月重新操作另一岗位,必须预防其工作生疏发生意外,故要求在班组长的确认下进行试操作;比如设备维修后,对加工的第一批产品必须首检,或加倍检查;比如更换重要消耗品后,产品必须全检;当设备停机24小时后的再生产,必须全检产品;当重要参数变化,必须书面反馈;当工序合格率低于预警水平,必须反馈;当不合格品第一次发生,必须反馈……
二、质量预警一览表
制订现场质量预警一览表,严格控制现场要素的变动情况,将各种可能因素都掌握在手中,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对策,则产品质量的波动必定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现场管理在稳定中不断提升。
范例《质量预警一览表》
序号 |
工序 |
预警事项 |
预警指标 |
责任担当 |
采取的措施(反馈)方式 |
备注 |
|
|
|
|
|
|
|
|
|
|
|
|
|
|
后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质量不良,须即刻反馈上道工序。上道工序须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调查。
质量不良或异常影响生产或无法判定,须即刻反馈上级,必要时停止生产。
预警指标根据生产情况,将适当调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