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跟我学》
主讲/辛巧娟

第十七讲:三现主义
一、现场
以“现场为中心”是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的现场观念,而“三现主义”是贯彻“现场为中心”最好的方式,保持对现场最密切的接触和了解。所谓的“三现主义”即“现场、现物、现处理”,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耍先去现场;检查现物( 有关的物件h 当场采取处置措施。
由人机料法环信和QCDMSS所交织的现场是所有信息的来源,是公司内最重要的地方。要对现场流程更深刻地认识,真正的了解,就必须更多时间去现场现察现场。问题发生在现场,解决问题永远在现场,管理必须贴近现场,贴近员工,只有在现场才会找到办法,在会议室听汇报是发现不了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问题。
“现场”就是管理人员必须将“先去现场”当作例行事务,站在现场观察事情的进展,养成到现场的习惯。在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管理人员应该至少一半时间是呆在现场里。现场是所有真实资料的来源,管理人员应该宁愿到现场去探查所取得的信息,而不是他人提供的资料报告。当你在现场时,甚至用不着这些数字资料,因为你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就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管理人员也必须创建可视化的现场管理,管理人员只要一走入现场,眼即可看出问题的所在,而且可以在当时、当场下达指示。
二、现物
“现物”就是现场管理的对象——人机料法环信。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好好地呆在问题的场所,仔细观察检查现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式就应当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用不着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假设生产出一个不合格品,简单地握在你的手中,去接触、感觉、仔细地调查,然后再去看看生产的方式,便可能暴露出问题的原因。有些主管认为当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时,其现场不是在产生不合格品的生产线旁,而是在会议室里。在那儿,这些管理人员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而从不去看实物(不合格品),然后每个人都在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问题的解决,是从问题的认定开始,一且认识清楚了, 也就成功了一半。管理人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要经常保持注视变动运行的现场,而且依据现场和现物的原则来认定问题。因此,在工厂布局时,最好能将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和车间现场放在一起,最起码应该在现场设置一个会议室,会议室里留有“不合格品展示区”,这样,管理人员对现场现物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
三、现处理
“现处理”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处置要迅速,当场采取临时对策措施。当你呆在现场,观察现物,找到间题的真正原因,当场审查问题,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即时地当场解决。在现场管理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就是“现在就做!马上动手做!”。
当我们以“三现主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的秩序即可大为改观。但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确定不会再因同样的理由而发生。因此,一旦问题被解决后,新的工作流程就必须予以程序化标准化,作为员工唯一的工作方式,确保改善的效果,使之能继续维持下去,否则,员工就会忙于救火的工作。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通过踏踏实实的现场管理,创造一流的现场,一流的企业。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