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
主讲/辛巧娟

第六讲 运用诊断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点检作业等手段获职故障信息,再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依照原先设定好的各类标准,作出设备劣化状态的判断,为设备维修供决策数据。因此,妙用诊断分析方法提升诊断效率是每位点检员的共同愿望。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常用的设备诊断分析方法。
(2)会灵活运用诊断工具进行故障诊断。
在设备点检过程中,不但要对设备进行点检,还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特别是要通过现象,运用诊断分析方法,快速判断设备劣化状态,预测故障的发生。掌握诊断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有许多,但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用契合法解决问题:
契合法 |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某一个或一组事件屡次出现,那么这个屡次出现的情况或者事件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1) |
A B C |
a |
(2) |
A D E |
a |
(3) |
A F G |
a |
结论:A事件是a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
如机器表面发黑,预示着温度可能偏高;轴承外壳有噪声,表明里面可能有碎滚珠,因为它们总是成对出现,故构成某种“契合”。
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在系统中有液体(或气体)泄漏时进行。无论漏水、漏蒸气,总会发出特殊的声音,需要仔细倾听,这“声音”和“泄漏”就构成了一种契合。不过,凭借声音大小、频率高低判断漏点的大小、位置,就要靠经验的积累了。
2、用差异法解决问题:
差异法 |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与不出现的场合,如果某一个或一组事件同时出现或者不出现,那么这个与众不同的情况或者事件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1) |
A B C |
a |
(2) |
— B C |
— |
结论:A事件是a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
例如,在检查气动系统时,发现管子上有一滩水,平常这上面光光的,不应该有水,这就是差异。用刷子刷一下,果然把漏气点暴露出来,漏气的声音也加大了。这是因为管子泄漏空气,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在泄漏处溢出并骤积起来。发现设备某种变化和差异,联想产生差异的伴随因素,这就是差异法的本质。
用差异法判断气缸漏气故障 |
(1)A缸不松 |
B缸不松 |
C缸不松 |
漏气 |
(2)A缸不松 |
B缸松 |
C缸不松 |
漏气 |
(3)A缸不松 |
B缸不松 |
C缸松 |
漏气 |
(4)A缸松 |
B缸不松 |
C缸不松 |
无漏气 |
结论:A缸故障导致漏气(a)发生 |
常用的“差异法”还包括轮流切换法、换件法。以上气缸诊断就是用的轮流切换法。
如有一台进口的焊机,刚过保修期就发现送桶动作太小,不能正常进行焊接把送桶参数调到最大,故障依然。对调整机械传动部分进行检查,仍不见效果。经仔细观察发现,驱动送桶的直线电动机动作不够,判断可能驱动直线电动机的控制板出了问题。同类焊机厂内有两台,拆下一台正常机的电脑控制板,替换有问题的,马上见效,一切恢复正常。
这就是通过更换零件的方式查找故障的。这个方法在工厂里很实用。如果你找到图纸,按照线路来分析故障,也许时间很长,就是真分析出问题,找到原因,可能已经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在工厂里,减少损失,快速恢复生产才是个硬道理。不过用这种方法也有一定风险。当在没有弄清原因换件时,容易损坏新安装上的零部件、元器件。因此,在检查线路没有烧焦、过热,线路没有短路或超压的状况下,才能使用换件法,在高压、强电情况下要注意安全措施完备才可进行换件试验。
3、用契合差异并用法解决问题:
契合差异并用法 |
有两组事件:一组是由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正事件组;另一组是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负事件组,如果某事件在正事件组均出现,在负事件组均不出现,则此事件为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1) |
A B C D |
a |
(2) |
A D E G |
a |
(3) |
A F G C |
a |
…… |
…… |
…… |
(1) |
— B C D |
— |
(2) |
— D E G |
— |
(3) |
— F G C |
— |
结论:A事件是a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
4、用共变法解决问题:
共变法 |
在被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若其中只有一个事件或一组事件是变化着的,而其他事件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变化着的事件便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或结果)。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1) |
A1 B C D |
a1 |
(2) |
A2 B C D |
a2 |
(3) |
A3 B C D |
a3 |
结论:A事件是a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
例1:某制桶厂,最近某焊机的冷却水制冷设备——制冷效果总不正常。先查看了设备运行参数记录, 发现从2017年底到2018年底,制冷参数AEI1009的值变化最大,由18到到30,再到37,再到54,而别的参数虽有起伏,但变化不大。说明可能有泄漏,而且从参数上看是泄漏越来越严重。采用充压试验检查出口管线是否泄漏时,将冷箱顶部三个减压阀和入口大阀关闭,然后打开冷箱1/2英寸充压阀充压,压力平衡后关闭该阀,20min后压力从9.76MPa降3.2MPa,根据压力变化速度,估计泄漏超过每小时2m3;而且,在冷箱压力下降过程中,有的管线表面结霜严重,有的管线表面不结霜,说明管线温度不同,这也是内漏的迹象。清理了冷箱内壁、内件,并进行了吹管,终于找到了泄漏点,并进行了堵漏修复。
例2:巡检到柴油机,发现柴油机敲缸严重,试验调整间隙、转速、水温和喷油提前角,发现前三个参数有变化,敲缸程度没有变化。当前三个参数不变,调整喷油提前角,随着啧油提前角的变化,敲缸程度由小逐渐变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汽缸敲缸共变法诊断 |
公式:场合 |
先续(或后续)事件 |
被研究对象 |
|
喷油提前角 |
缸筒间隙 |
转速 |
水温 |
敲缸程度 |
(1) |
20° |
0.2 |
1500 |
85° |
小 |
(2) |
25° |
0.2 |
1500 |
85° |
中 |
(3) |
30° |
0.2 |
1500 |
85° |
大 |
结论:喷油提前角不当引起敲缸。 |
5、用剩余法解决问题:
剩余法 |
对于多个研究对象的情况,若已知一部分对象是某些事件的结果(或原因),则剩余对象就是剩余事件的结果(或原因)。 |
公式:a、b、c、d是被研究事件,A、B、C、D是作用事件。 |
对象a是事件A作用的结果
对象b是事件B作用的结果
对象c是事件C作用的结果 |
结论:对象d是事件D作用的结果。 |
例3:某制桶厂进行燃气烘干炉火检时,发现状况较差。火检是亮度和闪烁频率的叠加,从燃烧亮度上看是足够了,问题就出在频率,闪烁频率又与探头角度有关,调整火检探头角度,果然火检探头状况明显好。剩余法还可以用以下形式表达:
剩余法 |
对与多个研究事件只对应一个结果(或原因)的情况,若已知其中一部分研究事件不对应这个结果(或原因),则剩余事件就对应这个结果(或原因)。 |
公式:a、b、c、d是被研究事件,它们均对应某结果A |
事件a不对应结果A
事件b不对应结果A
事件c不对应结果A |
结论:事件d对应结果A。 |
例4:某制桶厂的螺杆空压机有一次出现油气混合物外喷现象。运行人员报警,说空压机长时间工作在加载状态,压力一直在0.78MPa以上却未卸载,由于油气分离器内的压力过高,安全阀动作不灵活,导致油气混合物喷出。按螺杆空压机修理经验(图6-1)逐条检查! 经检查发现,前两条都没有问题,显然问题出在第三、第四条。这时“剩余法”就发挥了作用。果然,由于室外进气口温度只有-5℃,使进气阀内膜片转换阀动作不灵活,进气阀无法关闭,空压机始终处于加载状态。封闭室外进气口,开通室内进气口,又重新设定了卸压值,空压机完全恢复正常。

图6-1 用剩余法检查空压机
6、在设备管理中,通过对收集到的貌似无序的设备点检数据进行处理,以反映设备故障的分布情况是一种直方形矩形图表,用来判断和预测设备故障率。
例5:某制桶厂依据变压器每次出故障记录,如出问题的时间、现象、原因、部位等数据,绘制出变压器故障直方图,如图6-2所示。

图6-2 变压器故障的直方图
每次检查可按主次图故障率高的变压器的保护动作开始,然后检查是否有短路,再看是否有局部放电。而且从变压器的保护动作这个问题开始解决,最不会损害设备,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每一故障问题中还有很多下层问题,称为“儿子问题”,再往下也可能有“孙子问题”。也可把“儿子问题”的主次图也画了出来,要查变压器故障,依据总的主次图,先从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开始,也就是先从保护动作开始。如果再准确地定位和排除故障,就应该看第一层的“儿子问题”主次图。如查到短路故障,应该先从出口短路查起,如出口短路,再逐渐向下查,看引线是否有短路;如果引线没有问题,再看绕组是否有短路,最后再看相间是否短路,直到找出问题源头。
设备巡检过程很多,如何优化诊断的过程,提高诊断的工作高效率,就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检测工具,最主要的是要“用心”工作,细心观察,做好记录,勤思考,善总结,一定能成为设备的高级保养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