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
主讲/辛巧娟

第二十一讲:设备技术更新、改造流程和管理办法(上)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是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发展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有针对性地改造和更新现有设备,提高机械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认识设备的寿命。
(2)掌握设备更新及改造的方式。
(3)掌握设备更新的原则。
(4)掌握设备更新对象的选择方法。
(5)熟悉设备更新及改造的流程。
(6)会制定设备更新及改造的管理办法。
企业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物美价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优质高产和高效低耗。设备是企业生产的主要手段,是科学技术的物质载体,只有包含最新科技成果的新型设备来替换技术上陈旧的设备,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技术保证。设备更新是企业维持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适时地更新老设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设备更新,是指采用新的设备替代原有的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的设备。设备更新可对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进行综合补偿,以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对扩大再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设备更新一般不应是用原样或原水平的设备去旧换新,而应根据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以高水平的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老设备,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2)设备改造,是指按照生产需要,用现代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来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性能。
设备改造是克服现有设备技术陈旧状态,补偿无形磨损的重要方式。设备改造是促进现有设备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采用现代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改装、改造,走花钱少、见效快、符合企业实情的道路。
对改造不经济或不宜改造的设备,应予以更新。
一、设备寿命的分类
企业在进行设备更新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认证和可行性研究,对更新时机进行选择,也就是需确定设备的寿命。
设备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生产开始至需要进行更新所经历的时间。设备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分为物质寿命、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三种:
1、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物理寿命和自然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报废为止所经过的时间。设备经使用磨损后,通过维修可以延长物质寿命。但随着设备使用时间延长,支出的维修费日益增加,设备技术善不断劣化。过分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在经济上、技术上都是不合理的。
2、设备的技术寿命。是指设备在技术上有存在价值的时期即设备从开始使用直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往往会出现一些设备的物质寿命尚未结束,就被新型设备所淘汰的情况。要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就必须用新技术对设备加以改造。
3、设备的经济寿命。也叫做设备的价值寿命。它是依据设备的使用费用(即使用成本)最经济来确定的使用期限,通常是指设备平均每年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经济寿命用来分析设备的最佳折旧年限和经济上最佳的使用年限,即从经济角度来选择设备的最佳更新时机。
设备经济寿命是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设备经济寿命或更新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
(1)效能衰退,即指现有设备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在工程效率上降低。
(2)技术陈旧,即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产生了新型设备,而现存设备与新型设备相比较工程效率低,生产费用高。
(3)资金成本,即购置新设备所支出的资金或投资的成本。
二、设备役龄和新度系数
反映一个国家(行业或企业)装备更新换代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设备役龄、设备新度系数和设备更新换代频数,即技术性无形磨损速度。
从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来看,许多国家认为一般设备的役龄以10~14年较为合理,而以10年最为先进。美国为了加速更新,规定了各类设备的服役年限,如机械加工行业和电子机械工业的设备平均服役年限为12年,上限为14.5年,下限为9.5年。
设备的新旧也可用“新度”来表示。所谓设备新度系数,就是设备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之比。设备新度系数可分别按设备台数、类别、企业或行业的主要设备总数进行统计计算,其平均值可反映企业装备的新旧程度。从设备更新的意义上看,平均新度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装备的更新速度。某些行业把设备新度系数作为设备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表示技术进步程度的另一个标志是设备更新换代频数,即使设备役龄很“年轻“,也不能称设备属先进水平。因此,考虑设备的更新问题时要将平均役龄、平均新度系数和更新换代频数等指标结合起来进行逐一分析,才会较为全面和客观。
三、设备更新及改造的方式
1、设备更新一般可以分为简单更新和技术更新两种方式:
(1)简单更新,是指采用相同型号的新设备替换原来使用的陈旧设备。简单更新也叫做原型更新,它只能解决完全补偿原用设备的有形磨损问题,并不能提高设备本身技术的水平。因此,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原用设备严重磨损,已无修复价值,并且又无适宜的新型设备能替代的情况。
(2)技术更新,是指用结构更先进、性能更完善、生产效率更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更少的新型设备替换原用的陈旧设备。技术更新也可叫做新型更新,它不但能完全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而且还能补偿设备的无形磨损,提高设备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技术更新应当是设备更新的主要方式。
2、设备改造的实质是设备局部更新。设备改造可以使原有设备获得技术上的先进性和较高的可用性,同时具有投资少、针对性强、收效快的优点,是目前企业解决设备陈旧问题的一种经常性手段。
设备改造的方式分为设备局部的技术更新和增加新的技术结构。
(1)局部的技术更新,是指采用先进技术改变现有设备的局部结构。
(2)增加新的技术结构,是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添部件和新装置等。
四、设备更新的原则
企业的设备更新,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紧密围绕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2、采用技术更新的方式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综合效果。
3、认真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选择最优的可行方案,以确保获得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
五、设备更新对象的选择
企业应当从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下列设备优先安排更新:
1、役龄过长、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设备。
2、原设计、制造质量不良,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难以通过修理、改造得到改善的设备。
3、经过预测,继续进行大修理其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设备。
4、设备运行时,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合算的设备。
5、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该淘汰的设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