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
主讲/辛巧娟

第十四讲:编制设备维修计划
车间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与预防维修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及时、完整地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信息,并通过分析、推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适时进行设备的预防维修,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和企业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本讲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信息的方法。
(2)会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3)会编制机械加工车间机电设备维修计划。
(4)掌握编制设备维修计划的方法。
(5)会对监控设备维修计划的实施。
(6)掌握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构成栏目,各栏目构成内容,会核算设备维修的成本费用。
一、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信息的方法
制定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要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下,使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通过在时间选择、设备维修方式选择等方面的最佳配合,同时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生产正常进行少受影响,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设备维护、维修计划的制定依据:
(1)设备的技术状态,包括产品说明书或设备制造厂提供的预防维修保养要求,当前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当前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
(2)设备能否满足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要求。
(3)生产计划(产量、时间、进度等的安排)是否允许正常作业时间停机维修的要求。
(4)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合格,设备排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5)以往设备维护、维修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等。
2、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信息:
(1)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包括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等历史档案、定期检测记录、现场调查和检测记录及设备状态分析结果等。
(2)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要求。
(3)生产计划(产量、时间、进度等的安排)。
(4)设备安全、环保信息。
(5)以往设备维修计划及其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
二、设备维修计划,监控设备维修计划的编制
1、编制设备维修计划。
设备维修计划通常包括维修项目及内容、维修时间(及持续时间)、维修技术要求、配件及辅助材料、维修人员安排、维修工具和安全注意事项多项内容,见表14-1。
表14-1 设备维修计划表
编制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
设备编号 |
设备名称及型号 |
设备安装位置 |
维修项目及主要内容 |
维修时间 |
配件及辅助材料 |
维修人员安排 |
维修技术要求 |
维修工具 |
安全注意事项 |
项目负责人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批准: 审核: 编制:
表14-1给出的机电设备维修计划表汇集了比较齐全的栏目和内容。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企业设备的维修的整理和特点设置相应的栏目,重点突出维修项目及主要内容、维修技术要求等栏目的内容,以提高设备维修计划使用效果。
编制完成一份机电设备维修计划表,需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设备维修工作经验,表中关键栏目内容的确定方法如下:
(1)设备维护、维修计划的时间确定。首先,检查设备是否进入周期预防维修的期限,同时根据当前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确定设备维修的大致时间范围,如果设备状态检测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就能够在设备进入快速劣化之前提出维修需求,给维修计划的制定争取较大的时间范围。再根据生产计划的产量和进度计划分析确定准确的维修时间,保证设备维修对生产的影响最小化,甚至不受影响。
(2)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的维修项目和技术要求。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所反映的设备性能劣化程度确定设备维修的项目和内容,按说明书或行业标准技术参数的要求确定维修质量标准。
在维修计划表中,其他栏目的确定方法见表14-2。
表14-2 设备维修计划表部分栏目内容确定方法
栏目 |
配件及辅助材料 |
维修人员安排 |
维修工具 |
安全注意事项 |
内容确定方法 |
根据设备状态、维修项目计划确定更换配件,并根据维修内容,维修消耗定额等确定辅助材料 |
根据维修项目内容、人工消耗定额等确定维修人员工种和人员数量 |
根据维修项目内容,各维修工种的作业内容等确定维修工具,包括专用工具和大型运输工具等 |
根据维修项目、作业内容等,提出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注意事项 |
2、监控设备维修计划的实施。
监控设备维修计划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监控:
监控维修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否充分;
监控维修部门对维修配件、工具和辅助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
监控维修人员组织安排、配备是否合理;
监控维修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实施到位等。
(2)维修过程的监控:
监控是否按维修项目及内容要求进行解体、清洗、检测和更换配件;
监控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维修、装配和调整,技术参数是否合格;
监控维修过程的进度是否正常,应急处理是否得当;
监控维修完成后,试机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试运行时间、检测参数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3)监控设备维修后与生产部门的交接内容是否清楚。
三、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核算
设备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比较,在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设备维修成本费用,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维修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直接费用是指因完成某台(次)设备的维修而发生的费用,其构成和核算方法都比较简单;间接费用是指因对设备进行停机维修而影响生产,造成生产产量降低、影响产品交货期等的损失,其构成则比较复杂,核算的难度也比较。现仅介绍设备维修直接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见表14-3。
表14-3 设备维修直接成本费用的构成
设备维修成本费用构成及核算方法 |
成本费用构成栏目 |
配件更换费用 |
零件修复等外协费用 |
油料等辅助材料费用 |
水电人工费用 |
维修人工费用 |
管理运输费用 |
大型工具租借费用 |
工具消耗 |
合理利润+税费(外包维修) |
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
配件费+运费+仓储费 |
零件外协修复等+维修工程外协费 |
润滑油脂费+清洗剂、标准件、其他耗材费等 |
电费+压缩空气费+水费 |
维修定客工时×单位工时费 |
维修过程的配件、材料和人员运输费等 |
|
|
|
四、设备维修费用承包制
为充分发挥点检人员的自主管理意识,以达到逐步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部分企业实行点检管理区维修费用承包制。
维修工程计划的编制工作由点检人员来做。根据点检实施的三种表(周期管理表、倾向管理表和点检状态记录表),维修工程计划应包括工程计划项目、具体维修内容等,并在估工、估料后进行维修工程计划的初案编制工作。各项计划平衡后,进行点检人员应做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检修开工前的安全确认、签发施工标志、停送电、动火等手续,掌握施工进度,进行施工中的协调工作,完工确认,确保施工质量,并组织检查、试运转等工作,以使计划得到圆满的完成。
点检员在编制维修工程计划的同时,根据工程计划和日常维护的需要和倾向管理图表编制资材需用计划(包括备品、备件计划和工程材料计划),组织落实计划的实施,并将材料、备品、备件运至检修现场,使维修工程顺利进行。
设备的维修费用可根据生产情况、设备状态、维修方针和历年维修费用实绩进行费用预算,并控制使用,使本管理区的维修费用达到最经济,并以此作为核算点检管理区维修成本的依据。
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内容
企业每月、每年都会对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性质、产品、设备而定,由于行业不同,标准也不同。总的原则是确保设备设备正常运行,维修费用达到最经济。
维修管理最基本的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1)年、月维修工程计划。
(2)月设备维修和修理记录。
(3)年、月维修费用分析。
(4)维修实施安排表。
(5)维修完工记录表。
某企业的包装部维修费用统计表,见表14-4。
表14-4 包装部维修费用

某企业的包装部计划维修率统计,见表14-5。
表14-5 包装部周计划维修率(月累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