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二篇: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
第七章 现场品质管理
134 |
问 |
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进行如何有效进行? |
答 |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 ,即品质管理小组或品管圈,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提高工作绩效,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自动自发地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现场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的。 |
【详解】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 ,即品质管理小组或品管圈,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提高工作绩效,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自动自发地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现场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的。
1、QCC 小组的组建要求
组建QCC小组时应坚持员工自愿参加、自愿结合、自愿组合的要求。
QCC小组活动是员工日常工作之外的一种活动,企业只有通过示范、鼓励、支持及奖励等手段来吸收员工参与,而不能用强迫手段使员工参与;否则,就失去应有的效果。在解决企业重大问题或须跨车间、跨部门协作才能完成的主题时,可运用行政指令组建QCC小组。但吸收QCC成员时,仍然强调尊重员工意愿,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
2. QCC 小组的人员组成要求
(1) 小组的组成。
根据QCC 的含义,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近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小组,因此可按下列形式组成一个小组:
①小组A, 班组人数不多时,可全班组成一组,初期由现场主管人员任组长,经数期活动,大家有认识之后,改由组员互选,让大家均有机会当组长。
②小组B, 班组人数很多时,可将他们分成数组,现场主管人员可担任其中一组的组长,其他组的组长则由组员互选,但在导入初期,每班先组一个组即可。
(2) 小组人数。
一般以4~8 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人;若超过10人,可分成两个组。
(3) 组长的人选。
刚开始导入时,最好由现场主管人员担任组长,但活动进行数期后,组员对小组有了认识,则可由组员互选组长,或轮流担任,让大家都有机会担任组长,学学管理、领导及主持会议的技巧。
但是不能让新进人员或对小组完全陌生的新组员当组长,因为组长是品管组的灵魂人物,与品管组活动的成败关系极大。
3、QCC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1) QCC小组组长的职责和任务如下所示。
①组织领导:组长是QCC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拟订活动计划,带领组员有效地开展活动
②指导推进:QCC小组组长对全面品质管理知识掌握较好,又具有相当的经验,因此,组长的重要任务是指导组员学好全面品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实践
③联络协调:QCC小组活动经常涉及班组工作现场问题,有时又和其他部门有紧密的关系,为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QCC小组组长要经常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进行协调
④日常管理:QCC小组组长要按企业制定的QCC小组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全员开展品质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组织交流和整理成果及发表奖励等工作
(2) QCC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如下所示。
①及时参加活动:QCC 小组为自愿参加的团体,一旦成为小组成员,就应坚持经常参加小组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QCC小组活动做出贡献
②按时完成任务:QCC小组的主题需要由全体成员分担,每个人应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全组主题的进度和效果,因此,每个成员必须努力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
③支持组长工作:QCC 小组活动有时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成员应以全组活动为主,服从组长领导,并积极配合组长工作
④配合其他组员工作:在共同开展品质活动中,组员之间须互相沟通,传递必要的信息,互相帮助,共同创造协调、融洽的工作环境
4、开展QCC活动
(1) 选定主题。
QCC小组活动能否取得成功,选题恰当与否十分重要,主题要先易后难,具体明确,避免空洞模糊,要有依据。
(2) 调查现状。
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统计和分析手段,掌握必要的物料和数据,找出产品品质问题的原因,同时也为确定目标值打下基础。调查分析时,调查必须客观,要真实可靠;调查对象必须是主要问题。
(3) 分析原因。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初步确定的主要原因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筛选,最终确定问题的要因。对产品品质问题,可按人、机、料、法、环(4MIE) 等因素进行分析,如下所示。
①人员:
❶是否遵照作业标准工作
❷工作效率是否达到了要求
❸是否有问题意识
❹是否负责任
②机器:
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格
❷产能是否达到要求
❸是否有适当的检验
③物料:
❶数量是否正确
❷品级是否符合
❸是否掺有杂质
④作业方法:
❶标准是否适当
❷标准是否不断改进
❸是否能确保品质
⑤环境:
❶是否安全
❷温度与湿度是否适当
❸照明与通风的情况是否良好
(4) 制定改善对策。
确认要因后,要针对要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制定改善对策。对策的内容包括需改善的项目、问题和现状、设定的目标值、对策措施、对策措施负责人、预定完成时间等。
(5) 实施改善对策。
对策措施的责任人应负起指导的责任,并控制实施过程。对策措施的实施应取得相关人员的同意,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6) 检查实施效果。
检查目的是确认实施的效果,其方法是通过活动前后的对比来检查活动的效果。
(7) 制定巩固措施。
实施效果良好时,应继续保持下去,并将实施方法标准化,写成标准操作程序,并经有关主管确认。作业方法标准化后,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使其能真正了解并遵守。
(8) 活动成果的发表。
QCC成果发表可以提高员工总结能力和讲演能力,促进经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发表方式如下所示。
①实物对比发表式:用改进前后的实物产品、设备或工艺等进行对比,介绍改进的理由、过程和效果
②活动阶段重点发表式:由小组着重介绍他们的做法和体会最深的内容。这样每个成果都具有特色,发表时间短,内容又突出。这是听众较喜欢的发表方式
③集体发表式:由小组全体或部分成员分别介绍个人在活动中的做法和体会,或一个人讲一个阶段的情况,全部衔接起来就是完整的成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