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二篇: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
第七章 现场品质管理
131 |
问 |
现场如何进行不良品的防治? |
答 |
不良品是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缺点。进行不良品控制,一方面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
【详解】
不良品是指一个产品单位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缺点。进行不良品控制,一方面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1、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设计和规范方面
①含糊或不充分
②不符合实际的设计或零部件装配,公差设计不合理
③图样或资料已经失效
(2)机器和设备方面
①加工能力不足
②使用了已损坏的工具、夹具或模具
③缺乏测矗设备、测最器具(矗具)
(3)物料方面
①使用了未经试验的物料
②用错了物料
③让步接收了低于标准要求的物料
(4)操作和监督方面
①操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技能
②对制造图样或指导书不理解或误解
③机器调整不当
④监督不充分
(5)过程控制和检验方面
①过程控制不充分
②缺乏适当的检验或试验设备
③检验或试验设备未处千校准状态
2、明确相关贵任人的职贵
(1) 作业人员。通常情况下,对作业中出现的不良品,作业人员(检查人员)在按检查基准判明为不良品后,一定要将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放入红色不良品盒中,以便现场主管人员作不良品分类和不良品处理。
(2) 现场主管人员
①现场主管人员应定期对生产线出现不良品情况进行巡查,并将各作业人员工位处的不良品,按不良内容区分收回进行确认。
②对每个工位作业人员的不良判定的准确性进行确认。如果发现其中有不良品,要及时送回该生产工位与该员工确认其不良内容,并再次讲解该项目的判定基准,提高员工的判断水平。
③对某一项(或几项)不良较多的内容,或者是那些突发的不良项目进行分析(不明白的要报告上司求得支援),查明其原因,拿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法,并在次日的工作中实施。
若没有好的对策方法或者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不良时,要将其作为问题解决的重点,在次日的品质会议上提出(或报告上级领导),从而通过他入以及上司(技术者、专业者)进行讨论,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最终制定一些对策方法并加以实施,然后确认其效果。
④当日的不良品,包含一些用作研究(样品)或被分解报废等所有不良品都要在当日注册登录在现场主管入员的每日不良统计表上,然后将不良品放置到指定的不良品放置场所内。
3、不良品的控制措施
(1) 制定不良品控制办法,规定不良品的标示、隔离、评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2) 明确各部门、岗位的作业规范。
(3) 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
(4) 制定企业品质标准。
(5) 制定检验部门职责及作业规范。
(6) 制定不良品的隔离管制办法。
(7) 明确划分不良品评审的责任与权限。
(8) 加强对不合格现象的统计分析,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重复产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