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二篇: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
第六章 现场安全管理
122 |
问 |
生产现场如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
答 |
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位置。 |
【详解】
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位置。
1、危险源的状态
危险源的状态主要包括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如下所示。
(1)正常
危险源的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异常
危险源的异常状态是指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差异的问题。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罐检修时,面临的危险比正常状态下要大得多。
(3)紧急
危险源的紧急状态包括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等突发情况。
2、危险源出现的常见场所
辨识危险源应注意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和活动场所,如下所示。
(1)厂址
涉及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
涉及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以及运输线路及装卸地点等。
(3)建筑物
涉及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等通道)、生产卫生设施等。
(4)组织的活动
包括临时工作任务、相关方的活动(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一测盐与监控一交付一服务)。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常用的辨识方法如下所示。
(1)询问、交谈
在企业中,可以向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学习请教。从他们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一、二类危险源。
(2)问卷调查
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及与作业人员交流沟通的方式,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信息。
(3)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4)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企业的事故、职业病的相关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5)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6)工作任何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以对危险源进行识别。
(7)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4、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有技术控制、个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三种方法。
技术控制是指采用技术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个人行为控制是指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
对危险源实行管理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2) 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确定好责任人,明确其责任和工作。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
(3) 加强日常管理。
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和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 及时整改隐患。
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做好记录。
(5) 做好考核评价和奖惩。
现场主管人员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