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二篇: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
第二章 现场设备管理
81 |
问 |
设备清扫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清扫? |
答 |
将机器设备内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以及机器外部清扫干净,并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情,保证产品的品质,减少设备故障。 |
【详解】
将机器设备内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以及机器外部清扫干净,并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情,保证产品的品质,减少设备故障。
1、清扫前的准备
设备清扫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所示。
(1)清扫安全教育
对员工做好清扫的安全教育,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触电、挂伤碰伤、涤剂腐蚀、坠落砸伤、灼伤等)进行预防和警示。
(2)设备常识教育
对员工就设备的老化、出现的故障、可以减少人为劣化因素的方法、减少损失的方法等进行教育,使他们通过学习设备基本构造,了解其工作原理,能够对出现尘垢、漏油、漏气、振动、异常等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3)技术准备
事先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相关表格,明确清扫工具、清扫重点、加油润滑基本要求、螺钉卸除和紧固的方法及具体顺序步骤等。
2、设备清扫
在进行设备清扫时需要注意不仅设备本身,其附属、辅助设备也要清扫。容易发生“跑” “冒”“滴"漏”部位要重点检查确认;油管、气管、空气压缩机等看不到的内部结构要特别留心;核查注油口周围有无污垢和锈迹;表面操作部分有无磨损、污垢和异物;操作部分、旋转部分和螺钉连接部分有无松动和磨损。
3、查找设备的“六源”
(1) 查污染源。
污染源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加工材屑等。更严重的包括有毒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收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护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2) 查清扫困难源。
清扫困难源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无人工作的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触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或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3) 查危险源。
危险源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现代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检查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4) 查浪费源。
浪费源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 “滴” “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漏汽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冷气、热风、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张贴提示的方法,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5) 查故障源。
故障源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应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措施;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应通过加强冷风机或使用冷却水来排除故障等。
(6) 查缺陷源。
缺陷源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围绕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或加工环节,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保证产品质量。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