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二篇: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
第二章 现场设备管理
78 |
问 |
为什么设备会出现故障?怎么进行设备维修管理? |
答 |
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了恢复其功能和精度,应对设备进行局部或整机检查、维修。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流程生产等。对不同生产方式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停修对企业(车间)整体生产的影响差异较大。它是选择设备维修方式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企业对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
【详解】
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了恢复其功能和精度,应对设备进行局部或整机检查、维修。
1、设备维修原因分析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零部件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设备的技术状态将逐渐劣化,以致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难以满足产品质量和产量要求,甚至发生故障。造成设备需维修的原因很多,具体如下所示。
(1)机械原因:主要包括伺服阀失效、液压系统漏油等。
(2)人为原因:主要有操作错误,机械、仪电维护失误等。
(3)仪电原因:主要有电源跳脱、定位开关失效、信号不稳定等。
(4)其他原因:主要包括旋转轨迹异物侵入、旋转台基础崩塌等。
2、设备维修方式
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分为单件小批量生产、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流程生产等。对不同生产方式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停修对企业(车间)整体生产的影响差异较大。它是选择设备维修方式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企业对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1) 预防维修。为了防止设备的功能、精度降低到规定的临界值或为降低故障率,按事先拟订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修理活动,称为设备的预防维修。
(2)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也称故障维修,它是指设备发生故啼或性能、精度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因不能再使用所进行的非计划性维修。
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后,往往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也给维修工作造成困难。但对有些故障停机后再维修而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采用事后维修方式可能更经济。例如对结构简单、利用率低、维修技术不复杂和能及时获得维修用配件,且发生故障后不会影响生产任务的设备,就可以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3、设备维修常见类别
维修类别是根据维修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工作量大小,对设备维修工作的划分。设备预备维修分为大修、项目维修和小修三类。
(1) 大修。设备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计划维修。大修时,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分部件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不合格的零件;修复和调整设备的电气及液、气动系统;修复设备的附件以及翻新外观等。全面消除修理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的规定功能和精度。
(2) 项目维修。项目维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状态劣化已难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部件进行针对性维修。项目维修时,一般要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维修和调整精度,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精度和性能。项目维修的工作械视实际情况而定。
项目维修具有安排灵活,针对性强,停机时间短,维修费用低,能及时配合生产需要,避免过剩维修等特点。对千大型设备、组合机床、流水线或单一关键设备,可根据日常检查、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利用生产间隙时间(节假)安排项目维修,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 小修。设备小修是工作量最小的计划维修。对于实行状态监测维修的设备,小修的内容是针对日常点检、定期检查和状态监测诊断发现的间题,拆卸有关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的正常功能。对于实行定期维修的设备,小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掌握的磨损规律,更换或修复在维修间隔期内即将失效的零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功能。
4、设备委托维修管理
企业由于在维修技术条件或维修能力方面不能满足生产对维修任务的要求,或者从本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权衡,自行修复不如委托专业维修企业进行维修更为合算时,往往将这些维修任务委托给其他企业(主要是设备专业维修厂、专业设备制造厂)进行维修。
为保证托修任务按照合同及验收标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以满足生产要求,托修企业应掌握如下主要原则:
(1) 企业设备修造厂及各专业厂可以承修的设备维修任务,原则上应安排由企业完成,以尽可能发挥企业内部潜力。
(2) 对需要进行对外委托的设备维修项目,要通过调查研究,选择取得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定证书,并持有营业执照,维修质量高,能满足进度要求,费用适中,服务信誉好的承修企业。
(3) 优先考虑本地区的专业维修厂、设备制造厂。
设备的维修必须严格按照具体情况实行,尤其是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委托维修项目,应尽量选择专业设备制造厂,如起重设备、电梯、锅炉、受压容器等,承修企业必须有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制造、安全许可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