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一篇:钢桶生产精益化管理
第七章 生产信息化管理
55 |
问 |
我认为推进生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工作非常重要,开展信息化管理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
答 |
首先你要了解生产信息化的定义,然后企业必须具备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如有生产信息化的内在需求、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有技术和管理基础等,这是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
【详解】
一、生产信息化的定义
生产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
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互为基础和条件的,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
二、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如下所示。
1、生产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生产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而不是赶潮流、赶时髦。生产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只有出于当前工作和未来战略性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企业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和利用生产信息化系统。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生产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永远使用的技术。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IT 队伍,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
3、技术和管理基础
信息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在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
三、生产信息化的实施要求
1、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
生产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生产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生产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并使用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
2、要搞好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的内容如下所示。
(1)结合一:生产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2)结合二:生产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建设更是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结合三:生产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专家点拨:
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副职、中层主管和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遇有重大问题再请示“—把手”或董事会研究解决。另外,还要靠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