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企业质量检验员培训教程》
杨文亮 辛巧娟 著
第二章 包装检验的基本知识
第四节 不良品的处置
一、不良品的概念
不良品与不合格品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合格品是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而不良品的概念为:借助于计量理化测试手段或感官判断方法检定不符合技术标准、设计规格、外观以至发现其他各种质量缺陷的产品。
不良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不可修复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废品,它直接造成原材料、工时等损失。另一类是可修复的,包括返修品、回用品、次品、等外品、补制品以及不符合工序加工质量要求的产品等。它虽然没有造成原材料损失,但是带来工时、设备等浪费,并对产品的性能、内在质量可能造成隐患,或产生外观等其他质量缺陷,是“潜在的废品”。
不良品主要包括返修品、回用品和废品三大类:
1.返修品:指产品或零件不符合产品图纸和工艺规定的技术要求,但通过修理,有可能达到合格品要求的不合格品。
2.回用品:指产品或零件不合格,但其缺陷的项目和超差数值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互换性及用户的正常使用均无明显影响,可由生产部门或责任单位提出回用申请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回用的不合格品。回用品也叫让步接收品。
3.废品:指产品或零件不合格,不能修复不能回用的不合格品。
二、不良品的管理
为了管理好不良品,企业需建立和健全不良品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办法。不良品管理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对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不良品做到及时检验、确认、隔离、处理、统计和分析,而且要按“三不放过”原则(即不良品产生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和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改进措施不放过),做到认真分析原因,落实责任,采取措施,切实防止再发生。
1.不良品管理的准备
(1)准备有关的原始记录、登记台帐和统计汇总表等。如废品通知单、返修品通知单、不合格回用申请单等等。
(2)规定各类不良品的区别标记。
(3)设立各类不良品隔离、存放地点。如废品隔离区、返修品区等。
(4)确定并掌握不良品统计管理的方法。
2.不良品的标记
(1)标记
在不良品管理中,为了防止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淆,给下道工序带来麻烦和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检验部门常对不良品规定统一的涂色标记,通常为:
返修品:用黄色“○”符号标记。
回用品:用绿色“√”符号标记。
废品:用红色“×”符号标记。
(2)注意事项
检验员在做涂色标记时,需注意下列事项:
①标记应清晰,涂色要明显,最好缺陷部位处,以便快速确认缺陷位置。
②严格管理涂色标记工具,防止他人乱用。
3.不良品原始记录填写
为了给不良品责任分析、技术分析和统计汇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检验员在发现不良品后,一定要按齐全、统一、正确、清晰的要求,认真填写清楚不良品数量、缺陷部位、不符合标准的具体数据、责任者等所有栏目。
检验员应重视填写的要求和方法,达到正确、明了。否则,由于原始记录填写不清楚或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检验所得的信息,就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
三、不良品的隔离与处理
1.不良品的隔离方法
检验员一经发现不良品要立即打上标记,进行隔离存放,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混乱。经区分确定返修品的放入返修品区域。回用品经办理回用手续后做出标记放回合格品中。废品应放入废品隔离区,妥善保管。未经检验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废品。对违章行为检验员有权制止、追查和上报。在检验现场隔离的废品要及时清理,并在检验部门参与下,运送到废料库保管或销毁。
2.不良品的处理方法
(1)废品
发现废品后,由检验员按规定做好标记,进行隔离存放。开废品通知单一式四份,经责任者和检验员签章后,一份交车间统计员进行分班组、分个人统计;一份交生产科作为在制品盘查依据;一份交生产班组;一份交检验科作综合汇总统计分析。
(2)返修品
经检验员确认的返修品,按规定做标记后,开返修品通知单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车间统计员统计;一份交责任班组作为返修凭证和统计;一份由检验员自存备查。凡企业内跨车间、工段、班组的返修品,必须经双方检验员的签章才有效。返修品经返修后,有可能仍不合格,甚至变成废品,因此一定要重新交检,防止发生不应有的损失。
(3)回用品
经检验判为不合格品,但从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考虑认为可以处理回用的次品,一般可按下述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①产生轻微缺陷的单个或少量疵品,可由质量检验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处理。
②产生一般缺陷或成批轻微缺陷的次品,由责任单位或生产车间提出申请,经检验、设计、工艺和生产等部门会签处理。
③产生重要缺陷的次品,由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经检验、设计、工艺和生产等部门会签后,报总工程师处理。
所有回用品均需按规定打上回用品标记后,方可转序或入库,回用单由责任单位和参加会签单位各自留一份备查或作统计凭证。
(4)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由于质量问题造成恶性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事故,以及造成一次性重大经济损失者,应按规定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3.不良品的统计与分析
开展不良品统计和分析的目的,一方面作为衡量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指标,对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产品加工的质量情况,找出产生不良品的原因和责任者,发现不良品产生和变化的规律,以便抓准关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品数量。
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必须将废品按其产生原因和责任者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和键全产品质量的原始记录是做好不良品统计和分析的基础,必须预先做好原始记录准备并认真填写。
(1)不良品统计
对废品、返修品、回用品均需由检验部门根据废品通知单、返修品通知单、回用品申请单等原始记录定期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按月对生产车间进行考核。为财务部门的质量成本核算、供应部门的材料利用率统计、生产部门的在制品盘查提供依据。车间生产班组还应对不良品进行日汇总统计,填入相应的图表中,便于掌握与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波动趋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在不良品统计工作中,做好废品统计是重点。
(2)不良品分析
在不良品分析中,做好废品分析是重点环节。废品分析是一项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为了做好废品分析工作,在充分发挥检验部门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发动有关单位和生产工人参加,废品分析形式有:
①现场废品分析会:现场废品分析会是组织有关单位,发动职工群众参加废品分析的一种好形式,特别是遇有废品原因不清、责任不明确,采用这种现场废品分析会,按“三不放过”原则(废品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止措施不放过)追查和分析效果好。
②废品分析报告:检验部门、车间和班组要每月把有关废品统计汇总数据,动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统计工具进行分析,提出当月废品统计分析报告。报告要着重指明当月废品中关键项目是哪些;着重分析废品升降的原因,以利有关部门抓准关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废品。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