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专著选登:提供国内外钢桶相关专业著作的网上阅读资源,供行业朋友系统学习资料
  首页-专著选登-《制桶工培训教程》事故的预防《制桶工培训教程》事故的预防-中国钢桶包装网  

 
 

《制桶工培训教程》

杨文亮 辛巧娟 编著

 

第十章 制桶工安全生产

第三节 事故的预防

 

在钢桶生产中,客观上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果能即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就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预防知识对如何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在生产岗位上的每一位职工,都要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掌握事故预防知识。

一、机械事故的预防

机械事故的发生在制桶企业中是很普遍的,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场所几乎都能遇到。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机械事故造成的伤害主要有:咬人、挤压、碰撞或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或擦伤、卡住或缠住。要在生产中避免机械事故,预防措施主要有:

(1)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3)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4)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5)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露在外。

(6)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7)重要的手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

(8)手轮在机动时应能与转轴脱开。

(9)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机身的凹入部分内。

(10)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机加工严禁戴手套进行操作。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运行。

(12)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13)不准随意拆除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

(14)机械设备使用的工具、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15)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16)机械设备运行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工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工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保持好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二、触电事故的预防

1、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

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有:

(1)季节性: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表明,二、三季度事故较多。主要是夏秋天气多雨、潮湿,降低了电气绝缘性能;天气热,人体多汗衣单,降低了人体电阻;多数企业在这段时间也是生产旺季,所以是事故多发季节。

(2)低电压触电事故多:低压电网、电气设备比较多,制桶企业使用的500V以下电器机会比较多;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导致事故增多。

(3)单相触电事故多:触电事故中,单相触电要占70%以上。往往是非持证电工或一般人员私拉乱接,不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

(4)触电者中青年人多:这说明安全与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工龄长、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对安全工作重视,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小。

(5)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由于该部位紧固件松动、绝缘老化、环境变化和经常活动,会出现隐患或发生触电事故。

(6)行业特点:制桶企业中磨边工序的高温和粉尘、生产现场金属占有系数高、清洗涂装工序的腐蚀、潮湿、某些设备的露天作业等,由于用电环境的恶劣条件,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7)违章操作容易发生事故:这在拉临时线路、易燃易爆地所、带电作业等情况下最明显。

2、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3)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接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防护盖盖好。

(5)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注意:

a.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

b.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c.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d.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8)在进行电气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切不可盲目乱动。

(9)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10)进行容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如静电喷漆室)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消除聚集的静电。

(11)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12)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13)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三、火灾事故的预防

防火工作是制桶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制桶企业火灾事故的特点

(1)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制桶企业的显著特点。制桶企业涂装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生产环境也存在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果具备了点燃引爆的条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引起爆炸。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可燃、易燃液体(油漆、稀料等)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和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

4、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使用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如配漆室、喷漆室、烘干炉等),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2、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制桶企业常用的物质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油漆、稀料、丙酮、乙炔等等都属于可燃物质。

(2)有氧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常见的如空气、氧气等。

(3)有点火源。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静电打火等。

所以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发生事故以后,如果已经采取了限制火灾发展的措施,火灾便会得到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减少。

3、制桶企业防火措施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漆库、配漆室、喷漆室、烘干炉、锅炉房、煤气站、气瓶站、油库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喷漆室、烘干炉的操作,要坚守岗位,防止发生意外火灾,在正常生产时,一定要有专人值守,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5)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等化冰解堵。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空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8)对于有静电火花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9)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0)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四、爆炸事故的预防

(1)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2)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如需对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 、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机动车的排气管上要安设火星熄灭器;为防止锅炉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5)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

(6)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不准穿带钉子的鞋。

(7)锅炉、压力容器(包括储气罐、压力试验的钢桶等)须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超时运行。

五、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可分成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等。下面主要讲述制桶生产中常见的三种职业病,即职业中毒、尘肺病、噪声危害的预防知识。

1、职业中毒

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职业中毒的发生,与毒物本身的性质、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及身体状况,防护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生产性毒物按其存在的形态、用途、化学结构及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毒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农药等。钢桶生产中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酸、碱、磷酸盐、油漆、稀释剂、苯的氨基和硝基涂料、有毒内涂料、有机溶剂蒸汽等。

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皮肤、消化道三种途径。各种毒物的毒性及作用于机体的器官不同,有的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有的可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官系统、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器官。某些毒物还具有致致畸作用,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

预防中毒的综合措施有:

(1)防毒技术措施

a.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毒物的产生。

b.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材料。

c.密闭式操作。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包括设备本身的密闭及原料的投入、使用等过程的密闭化。

d.通风排毒与净化回收。

e.隔离操作。将毒源或工艺过程与操作都隔离开,以减轻职业危害。

f.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必备的防御性装置,对于减轻职业危害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防护工具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过滤式防毒呼吸器、隔离式防毒呼吸器等。

(2)防毒管理措施:

企业应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管理制度,教育职工自觉保护自己。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工作是搞好防毒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定可以了解生产场所污染的程度、污染的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采取防毒措施。通过对作业环境的测定,可以为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为制定和修改有关法规标准积累资料。

(3)防毒教育措施

对职工进行防毒宣传教育,让职工既明白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了解这些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使职工主动遵守它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学习和总结防毒先进经验,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要对职工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职工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饭前漱口,工作服清洗制度等。企业要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以便能对职业中毒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尘肺病的预防

粉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因研磨、挤压、撞击等作用,由固体物质形成的微细颗粒,其大小一般为微米量级,长期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下作业,最严重的危害对象是人的呼吸器官。例如职业性鼻炎、呼吸道感染。制桶生产中,粉尘主要是由磨边工序和粉末喷涂工序产生的。

空气中的粉尘,其颗粒直径在5μm以上的称为非呼吸性粉尘,5μm及其以下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含尘空气进入呼吸系统时,其中的非呼吸性粉尘,由于鼻腔和上呼吸道的阻塞作用,会很快随着被呼出气流排出来,而呼吸性粉尘则进入人的肺部,并沉积在人的肺泡中,沉积在肺泡中的粉尘,会吸收肺泡的活性组织,与其形成坚硬的结缔组织,慢慢使肺失去弹性,降低肺的呼吸机能,这就是常说的尘肺病。

要预防尘肺病,应采取如下措施,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加强技术治理,减少作业空气的粉尘浓度

尘肺病的发病充与人吸入的粉尘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根本措施是减少空气的粉尘浓度。降低空气的粉尘浓度,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即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效果。这些措施包括:

a.减少尘源的产尘量。我们通常将连续不断产生粉尘的设备或作业工序称为尘源。用单位时间内的产尘量——产尘强度,表示尘源的产尘能力。减少尘源的产尘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原料的的破碎程度;在尘源周围设置密闭设备,使粉尘不扩散到空气中;在尘源处设备除尘器,将产生的粉尘收集起来。

b.设置通风除尘设备,净化车间空气。减少尘源的产尘强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必须采取除尘措施。除尘措施有很多种,必须根据尘源产尘特征、粉尘特性选择。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尘肺病的发作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因此,很多人并不加以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按照规定配戴防护用品。制桶企业一定要向职工传授尘肺病的基础知识,预防方法和危害性。

(3)加强劳动保护。要求接触粉尘职工按照规定配戴防尘口罩。

(4)加强粉尘检测。工作环境的粉尘检测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知道工作环境粉尘分布特征,才能制定合适的防尘措施。粉尘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作空间粉尘浓度(呼吸性和非呼吸性粉尘)平均分布;b.粉尘浓度的时间分布;c.空间中最大粉尘浓度分布地点;d.粉尘的分散度分布;e.粉尘的毒性测定和二氧化硅含量。

3、听力保护

(1)职业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钢桶生产过程中一种较为严重的职业危害,高强度的噪声,导致人的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 的失调和耳聋。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2)预防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

a.消声。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工艺及设备代替产生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

b.控制噪声的传播。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隔声材料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等。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c.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佩带护耳器: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d.定期体检。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复习题

1、安全色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含义?

2、制桶工人的个人防护用品都有哪些?试说明喷漆工应该使用哪些个人防护用品?

3、制桶生产中哪此设备属于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应注意些什么?

4、说明有毒有害岗位的安全操作要求。

5、机械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6、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

7、怎样预防职业中毒?

8、车间粉尘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9、预防噪声危害有哪些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华坚 . 全自动钢桶成型和缝焊机使用说明书 . 北京:联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2007.

[2] 候新明 . 钢桶自动生产线成套设备使用说明书 . 太原:山西水利(通用)机械厂,2007.

[3] 周德超 . 钢桶涂装生产线使用说明书 . 北京:北京丰台航丰涂装设备开发公司,2007.

[4] 王连山 . 钢桶生产设备系列产品使用说明书 . 江苏:高邮市华兴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7.

[5] 刘学明 . 全自动高速钢桶缝焊机设计方案 . 广东:深圳骏腾发焊接设备公司,2007.

[6] 朱建邦 . 200升钢桶底盖复合模使用说明书 . 浙江:衢州鼎邦钢桶机械模具厂,2007.

[7] 沈晨 . FN1-150型缝焊机使用说明书 . 江苏:南通澳派克焊机有限公司,2007.

[8] 梁治齐,熊楚才等 . 涂料喷涂工艺与技术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 赵艳萍,姚寇新,陈骏 . 设备管理与维修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 赵世友,孙红雨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 董英华等 . 企业员工安全指南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12] 靳兆文 . 压缩机工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3] 沈立,朱坚平,胡义铭,孙明义 . 涂装作业安全技术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 余克钦,王立中,黄云生 . 冲压工工艺学 .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返回目录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