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桶工培训教程》
杨文亮 辛巧娟 编著

第十章 制桶工安全生产
第二节 制桶工操作安全
一、特种岗位制桶工操作安全
特种岗位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要制桶企业中主要指以下工种:电工、焊接工、起重工、铲车司机、锅炉工、压缩机工、涂装工、磨边工等等。
特种岗位操作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两个方面。培训后要进行严格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特种岗位操作证。
二、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
特种设备是指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在制桶企业中,常见的特种设备主要有: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喷漆室、涂装烘干炉、锅炉、压缩空气罐、配电设备、空压机等。
企业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必须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企业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无特种设备维修资格人员的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取得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资格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日常的维修保养。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时应当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必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
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还必须符合防爆安全技术要求。
三、有毒有害岗位的操作安全
有毒物质是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岗位是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岗位。有害岗位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值的岗位。有毒有害岗位包括高温、有毒、噪声、振动、辐射、接触粉尘、腐蚀、易燃易爆的岗位等。
在制桶生产中,有毒有害岗位主要有磨边(噪声和粉尘)、涂装前清洗(有毒和腐蚀)、喷漆(有毒、易燃易爆)、涂层烘干(高温、有毒、易燃易爆)、冲压(振动、噪声)等岗位。
为了避免职工在工作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一般的防护措施包括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操作时,决不能使用化纤防护用品(如喷漆室、烘干炉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