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八篇 绿色包装
第三章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
第二节 国家立法限制包装废弃物
九、美国
美国现无类似于欧共体及德国等国家的包装法令。作为世界工业大国,美国于1973年颁布了MIL-HDBK-742《军用包装材料废弃处理》标准,并于1993年由36个州立法通过一项塑料回收标示办法,这是指在三角形标志中放入1到7的数字(见图8-3-2),然后把这些三角形打在各种不同材质的塑料容器上;如1代表聚酯塑胶(PET),2代表高密度聚乙烯(HDPE),3代表聚氯乙烯(PVC),4代表低密度聚乙烯(LDPE),5代表聚丙烯(PP),6代表聚苯乙烯(PS),7代表其他塑胶等。

图8-3-2 美国塑料回收标志
美国立法规定,所有境内行销的产品,都要打上这个标示,既不需要负担太多额外成本,又可大大增加消费性塑胶回收率。
美国在全美化学工业协会及州政府推动之下,这个塑胶分类标示活动已很快在全美普及。
美国很早就认识到包装废弃物对污染环境的危害,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州政府就采取法律措施,强制回收包装废弃物。总体说来,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发展趋势,但在不同的州回收定额从25%到60%不等,如加州制定的回收目标是到2000年为50%;佛罗里达州和新泽西州在1995年分别是30%和60%。至今美国51个州中已有37个确定了回收定额,但对于那些不能完成任务的企业依然没有可行的制裁手段。
1992年,美国东北部的一个联盟机构“未来和谐”提出包装工业应在两种发展方向中选择一种,这两种发展方向是。
(1)按15%减少原料用量。
(2)在整个包装制品中至少含有25%的可回收物质。
1993年加州决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要么可以再利用,要么按1991年的15%减少原料用量,或必须包含25%的可回收物质。该规定不包括PET瓶,因为针对它有特别的协议,即在1993年PET瓶中必须含有55%的可回收物质。
在康涅狄格州,H.B5917项建议规定,从1995年初开始,在消费品包装方面禁止使用不能回收物质。
纽约A.B1893项建议与上一项建议非常相似,禁止销售和使用聚苯乙烯发泡制作的包装材料。
佛罗里达州很重视其回收目标,自1993年以来采取包装处理费的办法,到1995年,每个包装的处理费增加到2美元。该费用由批发商支付。如果到1996年每种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定额达不到50%(1995年是30%),就继续征收处理费。
另外,还存在一些情况,如呼吁在包装制品中尽可能减少使用无法回收物质,呼吁减少原料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全美实行统一的规定向需一定的时间,但是否必要还有待置疑,因为许多专家认为,由于美国不缺少土地,哪怕地价高,安全埋地还是可能的。
在立法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有些专家赞成在减少原料用量的总潮流下,特别情况特别处理,争取做到PE、PP和PET等商品的树脂再利用。
美国在立法回收包装废弃物的作法上,与欧洲存在一些区别,介绍如下。
(1)美国强调制定总体回收目标,而不是对某种具体材料提出指令,回收对不同材料和产品采用不同方式。欧洲一些国家则较注重各种材料的回收目标,如德国和英国等。
(2)美国强调让市场、经济和环境的因素决定各种材料的相对回收率,并认为可回收物品也是商品。在欧洲则较注重立法作用和统一回收率及行动时间表。
(3)美国拒绝制定不合理的高回收目标或建立不现实的短期组织机构,提倡长期回收运动。欧洲较注重制定高回收目标及保证体系。但欧洲方式运行成本较高和有时回收材料会充斥市场。如德国的回收处理成本为500美元/t,而美国回收处理成本为100~200美元/t,只是德国的约l/3。美国回收材料由于主要是市场因素驱动,因此更适合市场需要。
(4)美国主张让最基本的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和处理由政府机构来做,认为法国的二元收集处理系统的同时运行将导致过高成本。
(5)美国强调处理所有固体废弃物,而不仅仅是包装废弃物。废弃物问题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加以解决。据估算,在美国包装废弃物只占整个城市废弃物的约l/3。
(6)美国另一原则是当废弃物转变为能量或即使是掩埋具有更佳经济或环境意义时,不要强行再生利用。美国经验表明:再生利用可以扶持,但不能强制实行。
从实际效果看,欧洲方式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率,且各成员国比较统一,而美国方式回收成本较低,经济效果更好。
我国对包装废弃物回收总的来看还处于低水平,尚未建立有效率的废弃物回收系统,也尚未有国家对包装废弃物的立法。只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污染环境,因此许多城市先后发布了禁止或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政府令(见表8-3-5),大连还禁止一次性塑料袋,北京则规定禁止使用0.025mm以下的薄塑料袋。但至今我国尚无综合性的包装废弃物限制法。仅在1996年颁布了GB/T16716-1996《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国家标准,其对包装及废弃物的要求类同于欧共体的要求。
表8-3-5禁止或限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省市或部门及时间
省市或部门 |
时间/年 |
省市或部门 |
时间/年 |
成 都 市 |
1997 |
辽 宁 省 |
2000 |
贵 阳 市 |
1999 |
沈 阳 市 |
1998 |
昆 明 市 |
1998 |
大 连 市 |
1999 |
江 苏 省 |
2000 |
广 州 市 |
1997 |
苏 州 市 |
1997 |
南 京 市 |
2000 |
浙 江 省 |
1987 |
南 宁 市 |
1997 |
福 州 市 |
1996 |
海 南 省 |
2000 |
泉 州 市 |
1999 |
深 圳 市 |
2001 |
黑 龙 江 |
2000 |
武 汉 市 |
1996 |
哈 尔 滨 |
1996 |
北 京 市 |
1999 |
上 海 市 |
2000 |
郑 州 市 |
1997 |
天 津 市 |
2000 |
桂 林 市 |
1999 |
重 庆 市 |
1998 |
海 口 市 |
2000 |
呼和浩特市 |
1998 |
贵 州 省 |
1999 |
长 春 市 |
1998 |
西 安 市 |
1998 |
杭 州 市 |
1997 |
乌鲁木齐市 |
1998 |
宁 波 市 |
1999 |
铁 道 部 |
1998 |
厦 门 市 |
1997 |
交 通 部 |
1998 |
山 东 省 |
1999 |
|
|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