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五篇 包装印刷
第四章 印后加工
第二节 上光工艺
五、常见的故障及产生原因
(一)膜面起泡
原因:
(1)上光带温度太高,使涂层局部软化。
(2)上光涂料与压光工艺条件不匹配,印刷品表面涂料层冷却后,与上光带剥离力太小。
(3)压光压力过大。
(二)膜面出现条痕或起皱
原因:
(1)上光涂料粘度太高。
(2)上光过程中涂料的涂布量太大。
(3)上光涂料对印刷品的表面润湿效果不好。
(4)上光加工中,工艺条件与涂料适性不匹配,涂料的流平性差。
(三)粘连现象
原因:
(1)涂料的干燥性能不好,上光涂布过程中干燥效果不好。
(2)涂布涂料的膜层太厚,涂层内部溶剂挥发不够完全,残留量太高。
(3)上光涂布或压光加工中温度不够。
(四)压光中印刷品不粘光带
原因:
(1)涂层太薄。
(2)涂层粘度太低。
(3)压光温度不够。
(4)压光压力太小。
(五)膜层光泽度不够
原因:
(1)印刷品表面平滑度低,吸收性强。
(2)涂料质量差,成膜后本身的光泽度不够高。
(3)涂料浓度小,涂布量不足,涂层太薄。
(4)涂布干燥和压光过程中温度不够高。
(5)上光带磨损,自身光泽度下降。
(6)压光压力不够。
(六)膜面两侧亮度不一致
原因:
(1)上光带两侧压力不相等。
(2)上光带两侧磨损程度不同。
(3)上光涂料两侧厚度不等。
(七)压光后印刷品空白部分呈浅色、浅色部位变色
原因:
(1)纸张上油墨干燥效果不好,墨层的耐溶剂性不够好。
(2)涂料层的溶剂对干燥后的油墨有一定的溶解。
(3)涂料层干燥不彻底,溶剂的残留量偏高。
(八)印刷品上光后,表面易折断(厚纸表现更为明显)
原因:
(1)压光中温度偏高,印刷品纸张的含水大幅降低,纸张纤维失水变脆。
(2)压光中压力偏大,印刷品被挤压变形,韧性下降。
(3)后加工工艺条件不合适。
(4)上光涂料后加工适性不良。
(九)涂层不均匀,有气泡、麻点等明显表面缺陷
原因:
(1)上光涂料表面张力大,对印刷品的表面润湿效果不好。
(2)上光涂料的涂布工艺条件不合适。
(3)油墨产生晶化现象。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