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五篇 包装印刷
第四章 印后加工
第一节 电化铝烫印
四、烫印时的温度选择
电化铝本身并不耐高温,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烫印温度过高,电化铝染色层中的合成树脂和染料发生化学反应,电化铝起泡或出现云雾状,即烫印面花白。高温还会使电化铝镀层和染色层表面氧化,电化铝的亮度降低或失去金属光泽或变色,使产品质量下降。但烫印温度过低,热溶胶层不能在烫印时间内完全熔化,会出现烫印不完全或印迹附着不牢现象。因为各电化铝生产厂生产的电化铝质量不同,设计温度不同,产品的实际烫印面积不同,印刷品底色油墨层的颜色、厚度、面积不同,当时的环境温度不同,承印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烫印温度。
(一)控制烫印温度的总则
(1)同机速时,烫印面积大,所需的烫印温度高,烫印面积小,所需的烫印温度低。如:
3号字面 85~95℃
8号字面80~95℃
15号字面65~85℃
(2)同机速时,承印物不同,烫印温度不同。如:
烫印纸板,110~140℃
烫印漆布,140~200℃
烫印塑料皮,65~75℃
(3)温度与压力。当温度不变时,压力大,烫印牢度大;当压力不变时,在允许的范围内,温度高,烫印牢度大。
烫印温度的选择是较复杂的问题,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气温以及当时的机速和实际操作经验具体选择。
(二)电化铝烫印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化铝卷的松紧:松的电化铝卷烫印出的字迹不清,紧的电化铝卷容易使烫印出的字迹不完整,伺服电机在收卷时,拉卷不畅。电化铝卷的松紧可用手感觉其绷紧程度和用眼观察,以离压时承印物与电化铝能依次脱离为原则。
(2)及时除去印版上的粒屑:在电化铝的烫印过程中往往有粒屑粘在印版上,可用布蘸汽油等溶剂除去,更牢者可用轻质木炭磨掉。
(3)停机时的温度控制:烫印过程中尽量减少打空和停机,特别是夏天。必须停机时,应把电热板的温度适当降低,印版与电热板间糊有纸板时,温度更应严格控制,免得纸板被烤糊,印版悬空。一般这种情况停机时应把电热板的温度下调20~30℃,冬天的温度可稍降低些。停机时还应使电化铝和电热板脱离接触。
(4)合理利用预加热装置。前边已经介绍过预加热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利用,保证最佳的生产效果和最高的生产效率。
(5)烫印复制塑料皮。有时,复制塑料皮会烫印不上,特别是夏冬两季,这主要是因为复制塑料表面附着着油层和蜡质,可在烫印过程中用无水酒精擦拭烫印面,且边擦边烫。
(6)防止较大幅面的纸张拖梢部分与烫印版接触。当烫印的纸张幅面较大时,为了防止纸张拖梢部分与烫印版接触,可在装有蜂窝板的机架上端粘贴硬纸壳、卷或较薄的铝皮,以将纸张隔开。
(7)计划要烫电化铝的印件,印刷时不要在油墨中加硅油溶剂、含有蜡类的去粘剂、亮光浆类的辅料,也不要过多加入煤油、机油、玉米粉等物质,否则,会产生烫印不上的现象;也不要在底墨中过多加入白墨作冲淡剂,否则容易产生反拉现象。所谓反拉,是指在烫印后不是电化铝箔层牢固地附着在印刷品底色墨层或承印物表面,而是部分或全部底色油墨层被电化铝拉走。区分反拉与烫印不上的简单方法是烫印后观察一下电化铝的片基,若有油墨的痕迹则是反拉。
(8)不要让印迹晶化后再烫印电化铝,否则电化铝烫印不上;也不要在底层油墨不干时烫印电化铝,否则产生反拉。
(9)如果大面积产品准备烫金,印金时要在印金油里加少许透明黄,否则,调金油与金墨亲和不好,渗透过度,金粉悬浮,电化铝容易烫印不牢。
五、常见故障与排除
在烫金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的方法介绍如下。
在烫印电化铝的过程中,常遇到一些故障如烫印字迹发毛、缺笔断划、烫印不牢、烫印不上、反拉等,操作时应仔细观察当时的烫印环境,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具体分析如下。
(一)烫印字迹发毛
一般认为产生的原因是烫印温度过低和压力不够。克服时应先调高烫印温度,如果仍不能克服,再提高烫印压力。
(二)烫印字迹缺笔断划
一般认为是电化铝带过于张紧,使压印平板张开时纸张与电化铝带不能依次脱离接触造成的,应适当放松放卷夹紧圈的弹簧压力。
(三)字迹不清、糊版
一般认为产生的原因是电化铝带过于松驰或烫印完毕揭纸的方式不对。应适当加大
夹紧圈的弹簧压力,或者揭纸时应缓缓揭取。
(四)烫印字迹、图案失去金属光泽
一般认为产生的原因是烫印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烫印温度,减少停机时间和打空
次数,必须停机时,按有关注意事项中提示的方法去做。
(五)反拉
前面已经介绍过反拉的定义。
一般认为反拉的原因有三条:一是产品的底色油墨没有干透,这时油墨内部的结合力没有烫印时纸张与电化铝分离时的剥离张力大,油墨就被电化铝拉下。因此,印有油墨的产品烫印时,墨层必须充分干燥但又不产生晶化,这时烫印才不会产生反拉。
二是烫印的产品在印刷时油墨里过多地加入了白墨做冲淡剂。白墨的颜料大多为无机颜料,颗粒较粗,印到纸张上不能完全被连接料覆盖而产生粉化,烫印时阻碍了电化铝与纸张的粘附且被反拉。这种反拉常发生在烫印印有浅色墨的印刷品时。因此,计划要烫金的产品印刷浅色油墨时,浅色油墨应尽量使用991#撤淡剂,必须使用白墨时,白墨的量也不能超过60%。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的办法是在制版时在印刷底色油墨的部位留出空白,使电化铝不与墨层粘合而直接与纸张粘合。三是纸张的表面强度太低,不能抵抗烫印电化铝的剥离张力,这时可以改用分离力较低的电化铝如德国产的328#、上海产的1#等。
(六)烫印不上或烫印不牢
一般认为烫印不上或烫印不牢的原因有五个:
(1)底色油墨中含有蜡类物质的辅料如去粘剂、亮光浆等,蜡阻碍了电化铝与承印物的粘附。因此,计划烫金的产品印刷时用的油墨应用防粘剂和高沸点煤油调整粘度,用19#树脂增加光泽。
(2)印刷品的底层墨层太厚。太厚的墨层封闭了纸张表面和内部的毛细孔而使印张失去了毛细作用,使电化铝与纸张的附着力下降。计划要烫金的大面积实地产品,印刷时应采用深墨薄印的方法,即墨色深于样张而印刷时的墨层薄而均匀,或者薄墨印两次,既达到色相上的要求,又不至于烫印不上。
(3)印刷品底色墨层晶化。一般认为晶化是由油墨中燥油加量太多印迹干燥过快引起的,晶化的印迹光滑坚硬,使电化铝粘附不上或粘附不牢。
(4)电化铝型号选用不当。生产厂家生产的每一型号电化铝都有烫印范围,如表5-4-2中介绍的,目前电化铝可分为以下几种范围:印刷品、白纸,塑料、漆布,同一范围内还分为:大面积烫印、实地、网纹、细小文字、花纹烫印等几个档次,选用时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否则易产生烫印不上及烫印不牢的现象。
(5)烫印温度及压力不够,如“烫印温度的选择”一节中所讲,过低的温度不能及时完全使热熔胶熔化和转移;过低的压力不能使承印物充分地与电化铝接触而产生烫印不上或烫印不牢。
烫印过程如果出现了故障,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仔细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使生产顺利进行。
附:烫金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烫金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已于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Y/T7.8-91中对烫金的质量要求如下。
(1)烫印的版材、温度及时间。
a.烫印的版材用铜版或锌版,厚度不低于1mm。
b.烫印压力、时间、温度与烫印材料、封皮材料的质地应适当,字迹和图案烫牢,
不糊。
(2)烫印。
a.有烫料的封皮:文字和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字迹、图案和线条清楚干净,表面平整牢固,浅色部分光洁度好,无脏点。
b.无烫料的封皮:不变色,字迹、线条和图案清楚干净。
(3)套印两次以上的封皮版面无漏烫,层次清楚,图案清晰、干净,光洁度好,套烫误差小于1mm。
(4)烫印封面及书背的文字和图案的版框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封皮烫印误差小于5mm,歪斜小于2mm;书背字位置的上下误差小于2mm,歪斜不超过10%。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