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五篇 包装印刷
第一章 概 述
第六节 网点印刷图像信息处理原理
原稿上的图像信息按照印刷的要求,经过处理,转移到感光材料上,制成供晒版或电子雕刻的阳图或阴图底片(目前也可直接输出印版),这一工艺过程叫做印刷图像信息处理。印刷图像信息处理可以使用制版照相机、电子分色机、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等设备进行。
一、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
为了把原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再现出来,必须制作出加网的阳图或阴图底片,将图像分割成许多不连续的点子,再转晒到印版上,而后用来印刷。印张上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总面积大,则油墨覆盖率高,反射光线少,吸收光线多,使人感到阴暗;印张上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总面积小,油墨覆盖率低,反射光线多,吸收光线少,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这样原稿图像的浓淡层次,在印张上便可得到再现。
原版上的网点通过加网技术形成网点。在凸版、平版、孔版等印刷中,网点是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通过图像处理,在印刷品上由这种图像单元与空白的对比,达到再现连续调的效果。
二、网点的特性
在印刷图像处理中,按照加网的方法,分为调幅网点和调频网点。
调幅网点是传统的最常用的网点。一般是在电子分色机或激光照排机上,通过网点发生器,用激光束进行电子加网形成的。
对应于原稿墨色深的部位,印刷品上网点面积大,接受的油墨量多;对应于原稿墨色浅的部位,印刷品上网点面积小,接受的油墨量少,这样便通过网点的大小变化反映了图像的深浅。
网点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叫做网点覆盖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故也叫做网点百分比,如图5-1-3所示。一般连续调图像的暗调部分,网点百分比的范围约为70%~90%;中间调部分,网点变化范围约为40%~60%;亮调部分,网点变化范围约为10%~30%。
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基准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垂直线。常用的网线角度如图5-1-4所示。1995年我国印刷行业标准规定:将垂直方向定为0°。角度按顺时针方向,则常用的网角度为15°、45°、75°、90°。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点线数。网点线数愈高,单位面积内容纳的网点个数愈多,阶调再现性愈好。精细印刷品,一般使用平滑度较高的纸张印刷,应该选择高网点线数来复制。网点形状指50%网点的形状。常用的网点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链形等。

图5-1-3 网点覆盖率

图5-1-4 网线角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图像的调频加网方式,出现了FM网点,也叫调频网点。它是利用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下形成的。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没有规律,为随机分布。每个网点的面积保持不变,依靠改变网点密集的程度,也就是改变网点在空间分布的频率让图像的明暗层次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
AM网点因存在角度问题,常常由于角度安排不当或其他原因,出现有损印刷图像美感的“龟纹”。而FM网点是随机的,没有角度问题,故不会产生龟纹。此外,FM网点比AM网点分辨率高,因此,对图像阶调的还原性超过AM网点。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