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七章 防震包装技术
防震包装又称缓冲包装,它是指为了减轻内装物受到的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所采取的一定的防护措施的包装。它在各种包装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包装的重要内容之一。防震包装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即流通过程中产品破坏的外因。
(2)产品本身对外力的承受能力,即产品破损的内因。
(3)防震包装料件、性能及选择依据。
(4)缓冲包装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防震包装的受力分析
产品从生产出来到开始使用是经过一系列的保管、堆积、运输和装卸过程,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任何环境中,都会有力作用于产品之上,并使产品发生机械性损坏。
一、产品所处的环境
产品被包装后形成包装件。从包装工厂到顾客拆除包装,主要经过堆积、运输和装卸三大过程。堆积过程主要受静压力作用,运输过程主要受振动力的作用,装卸过程主要受冲击力作用。克服静压力对产品的影响主要靠包装容器、包装构料的强度,克服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主要靠防震措施。
(一)振动环境
运输中所形成的振动环境最为典型。运输振动环境是十分复杂且具有随机的特性。外界振动通过包装传到内装物中,当振动中的主频率等于产品中某一部分的固有频率时,这一部分就发生共振,这时产品最易发生损坏。
(二)冲击环境
不管采用什么运输方式,在发货、到货中常遇到的最严重的冲击来自装卸操作,这是由于包装件掉落在地板上、码头上或平台上引起的。
二、产品受冲击时的受力分析在分析
受力环境时我们知道,货物遇到的最严重的冲击采自装卸操作,其中以包装件平地落在无弹性的水平面上时所传输的冲击最严重,故以包装件下落运动来分析产品的受力。
包装件从某个高度下落时,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速度不断增加;当与地面碰撞时,在极短的瞬间速度就由最大变为零。这其中有两个过程:势能→动能→做功。
包装件在未掉落之前所具有的能仅有势能
E=W(h+x) (2-7-1)
在触地的瞬间,势能全部转变为动能
E′=1/2mV2 (2-7-2)
当速度降为零时,能量又转变为对包装件作功,即
E″=∫x0pdx (2-7-3)
在上面三个公式中:
W=mg———即包装件的重量。m是包装件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h———包装件掉落的高度
x———当研究包装件与地面碰撞时,为外包装变形量;当研究产品与缓冲材料的作用时,x为缓冲材料的压缩变形量
p———作用力,地面对包装件的作用力或包装的内装件对缓冲材料的压缩力。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x0p·dx=W(h+x) (2-7-4)
设p为不变常量,则有
p=W(hx+1) (2-7-5)
包装件触地的瞬间有很大力的作用,才使得速度迅速降低,进而达到停止。有力就有加速度(a)的产生,且有
p=ma (2-7-6)
由于瞬时加速度的值很大,通常比重力加速度要大很多倍。这个倍数是由物体下落时间t和瞬时停止的时间t′的比值决定的,停止得越快,即t′越小,则a值越大;物体下落的时间越长,即t越大,则a值越大。
a值是用来表现冲击力大小的,为了比较a值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引入加速度系数G
G=a/g (2-7-7)
把p=ma,W=mg代入(2-7-5)式则有
G=h/x+1 (2-7-8)
由(2-7-5)和(2-7-8)式可知冲击力和包装件(或被包装物品)的重量与落下高度、变形量有关。如果把缓冲材料的量减少或者用硬质缓冲材料,就是使缓冲材料的位移减少,则P值加大,即包装物品产生的加速度增大而易于损坏。为了减少包装内物品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将柔软的缓冲材料的厚度增加,但这样又容易造成浪费。
所以缓冲包装设计的基本问题,就是要考虑包装内物品的重量,其允许加速度最大值和可能落下的高度,决定使用最经济的缓冲材料和尺寸。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