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六章 防锈包装技术
第五节 防锈包装中金属制品的预处理
二、干燥
凡制品在用液体清洗后,都应进行干燥使金属制品上无残留液体,只用卤代烃蒸气清洗、热浸洗、热喷洗的金属制品,清洗后金属制品上的热量使洗液蒸发即可获得干燥表面,不需做任何干燥处理。
干燥常采用的方法有:压缩空气吹干;加热干燥;浸入水置换液中脱水;用布擦干等。
(一)用压缩空气吹干
压缩空气压力不大于6.08×105Pa。压缩空气本身应是干燥清洁的。应在压缩空气出口管最低处安设水分捕集器,以除去压缩空气中大量的水分。另外,应使空气通过过滤器,以除去压缩气中的油分或污物。
(二)加热干燥
可采用各种加热的方法使物品干燥。将金属制品浸入到很热的水中,直至金属制品的温度与水相同,取出后金属制品本身热量可使表面水分蒸发掉。
在烘箱内加热,温度控制在120℃~175℃之间。但若有低熔点焊锡或有机物存在,或对于铝金属,则不能调到这样高的温度,铝合金容易在此温度下变色,所以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干燥温度要低一些。烘箱内应有换气设备,防止箱内空气被水分饱和。
(三)用水置换液脱水
在挥发性溶剂内加入特殊物质(称水置换剂),使之对附着于金属上的水分有置换力。将制品浸入到此置换液中时,水分被置换,脱离金属表面而进入溶液。
(四)擦干
如果其他方法都不方便,则使用擦干的方法。所用抹布一定要先洗净、干燥后用。注意不可在干燥的表面上遗留纤维或手迹。
三、除锈法
经清洗后发现某些制品上仍然有明显的锈迹或氧化皮,就应通过除锈法清除或者不经清洗直接对金属制品除锈。具体程序可根据金属制品的腐蚀程度而定。除锈方法分化学法、电化学法和机械法。
(一)化学法
化学法包括酸洗、碱洗等。
1°酸洗
可用于除去锈蚀物和氧化皮。所用的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磷酸及化学除锈膏等。其作用是通过化学溶解或电化学溶解,而除去腐蚀物。
酸洗法一般工艺是先除去表面油污,然后再酸洗除锈,其基本流程是:
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除锈→水洗→中和多余酸(用3~5%碳酸钠)→流动水洗→钝化处理(用NaNO:或铬酸盐溶液)→干燥。
2°碱洗除锈
碱法除锈主要用苛性钠,以苛性钠的水溶液或熔融液进行清洗除锈,可除去钢铁表而的锈蚀物及氧化皮。然后水洗、中和残碱,再水洗,干燥后即可进行防锈包装处理。
(二)电化学除锈
电化学除锈包括阳极除锈法、阴极除锈法、除锈电极除锈法等。
1°阳极除锈
是将要除锈的物品放在电解池中作为阳极,当通上直流电时,阳极上金属溶解以及阳极上的析氧作用,促使锈层分离脱落。此法的缺点是金属制品容易被溶解,故较少采用。
2°阴极除锈
电化学除锈法主要是阴极除锈法,将金属制品作为阴极,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做电解处理。阴极上在电解中产生氢气,使锈层剥离而阴极不会溶解。但当不通电时,如果使用的是酸性溶液,金属还是会溶解的,因此最好在酸液中加入酸洗缓蚀剂。若使用碱液,钢铁和锈皮即使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溶解。所以,碱性电解除锈特别适用于大型部件局部或容器内壁除锈。
3°除锈电极除锈
以普通碳素钢作为阳极,附木柄以便持取,电极与锈面间以厚布等棉织物隔开,工作时除锈电极接于微电池正极,金属制品接于负极,除锈电极上的布沾有电解除锈液,手持除锈电极,在通电情况下,在锈面上擦试,对锈面做阴极除锈。此法装备简单轻便,除锈效率高,不损伤基体金属。
(三)机械除锈法
1°手工打磨除锈
使用简单工具或持磨材料进行。此法包括用铲刀铲除,用砂布或砂纸磨除,用研磨膏磨擦去除及用钢丝刷刷除等除锈方法。
2°机械打磨除锈
和手工打磨原理一样,只是用机械转动代替人手操作。
3°喷射除锈
分干式喷射和湿式喷射两种方式。用高压空气将砂子、金属粒、金属纸段、碎块、植物种子、塑料颗粒等物料喷射到除锈表面,以除去锈蚀物,此法称干式喷射法。而湿式喷射法是当物料离开喷嘴前与水汇合,形成水罩,避免砂尘飞扬。水中还加有水溶性缓蚀剂如亚硝酸钠、磷酸盐等。
4°滚光除锈
将制品和磨料一起放在滚桶内旋转或振动,使物品与这些磨料直接接触,摩擦除去锈蚀物、氧化皮、毛刺等。磨料分软、中、硬各档次,如碎毡、碎皮革、果壳、刚石砂、砂子等。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