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三章 防虫害包装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一、防虫害包装技术定义
物品在流通过程中要在仓库中储存,而仓储物品的主要危害之一是仓库的害虫,简称仓虫。仓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定名的有100多种。鞘翅目昆虫俗称甲虫,是仓库中种类最多、危害性最大的仓虫,如黑皮蠹、竹长蠹、烟草甲、锯谷盗等。鳞翅目的仓虫种类较少,但危害面比鞘翅目大,如袋衣蛾、织网衣蛾、毛毡衣蛾等。仓虫在仓库里不仅蛀食动植物性物品和包装物,破坏物品的组织结构,使物品发生破碎和孔洞,而且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排泄的污物将沾污商品,影响物品的质量和外观。因此对一些易虫蛀和易被虫咬的商品应实施防止虫害包装技术。
所谓防虫害包装技术,就是采用一定防虫防鼠包装材料,加之施用防虫、杀虫、抑虫、驱鼠等物理或化学药剂手段措施,对物品实施包装的技术。
二、害虫对物品的危害
(一)食品的蛀蚀
许多贮藏食品,特别是谷类、干果品、调味品、可可、咖啡的水分含量极小,因而能抑制霉菌生长。这些产品不易腐烂并能贮藏很长一段时间。正是这一类食品受到昆虫类侵害最严重,由虫害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危害食品的主要害虫有面粉蛾子、米象、锯谷盗、甲虫等,这类害虫易使粮食或加工食品质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出现空洞或导致污染。
地中海面粉蛀虫(粉斑螟)目前已遍及全世界各地,几乎在所有的谷类、干奶粉和可可中都能发现。这是一种很小的灰色蛾子,展翅宽度15~20mm,从头到腹部尖端的长度约5~10mm。白天,蛾子很迟缓地停歇在阴暗的角落,夜晚非常活跃、产卵。一只雌蛾能产出250个卵。虫卵有时是单个的,有时成小团,紧附着在粮食附近的包装材料的缝隙里,经常潜伏在包装谷物、豆类的布袋或麻袋内表面的网孔里。蛾子喜欢清静的气氛。它们只能活9~14天,不吃喝任何东西。
虫卵经过7~14天孵出幼虫(25~27℃时5~9天孵出幼虫)。白色细长的幼虫很快地在谷粒表面啃出裂纹,并开始侵蚀。幼虫常用一层丝管裹包着自己。幼虫孵出后,它必须尽快地找到食物,否则将会很快地饿死。它没有能力啃食硬皮的谷物。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幼虫的寿命长达10~22周不等。随着幼虫的生长,会脱下一层皮,最后的身长约17mm,呈白色或粉红色。当幼虫完全成长为成虫时,就离开了吃食的地方,并寻找适宜的缝隙,在里边栖息作茧。成虫在茧中逐渐变成褐色的蛹。经过11~16天(25~27℃时为9~12天),蛹就变成为蛾子。蛀虫每年繁殖1~2次。一般在九月或十月间产卵,孵出幼虫。温度不适时5~6个月内未必成蛹,可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一年之内却能繁殖5~6次。其繁殖率很高,对食物的危害很大。
(二)羊毛织品的蛀蚀
羊毛织品是由羊毛纺织而成的。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质(含量达97%以上)。羊毛角质蛋白质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在碱液的作用下,胱氨酸中的二硫基团会被破坏,发生水解,短时间内可以导致羊毛溶解。角质蛋白质的分子非常巨大,不经消化则不能被昆虫吸收利用,蛋白质的消化要借助蛋白酶的作用而实现。
角质蛋白是多种微小鳞翅目、食毛目和几种鞘翅目昆虫的基本食料。据记载,谷蛾属如谷蛾、负袋衣蛾、黑点衣蛾、二点衣蛾能侵蚀哺乳动物的皮毛。织网衣蛾的幼虫对于角质蛋白具有特殊的爱好。这种物质大部分能被它消化。它是先把毛啃断为0.25~1mm的小段,在肠内增大了体积,并转变为一团带棕色的东西而逐渐减少其体积,然后混同马氏管的大量分泌物排出体外,食物通过消化道需要2~4天。织网衣蛾的幼虫所以能够消化利用羊毛,是因为它的体内含有角质蛋白酶所致。同时它的消化道pH值呈碱性,因此羊毛角质大分子能被水解成不同产物,有的成为氨基酸,而被仓虫利用。
(三)蚕丝织品的蛀蚀
蚕丝织品由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等织制而成。蚕丝由丝素和丝胶两部分组成,丝胶易溶于碱液和沸水中;丝素由多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以氨基乙酸、氨基丙酸、干酪氨基酸等为主,丝素不溶于水,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在潮湿的环境里丝素极易引起霉变和虫蛀。有些仓虫和圆皮囊能蛀蚀蚕丝和虫茧,并能依靠丝素和丝胶而生长发育,但它们的幼虫不能在羊毛、明胶或氨基酸的人工混合物中长大。
(四)皮革制品的蛀蚀
皮革是用动物的真皮部分加工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皮质,为原料皮鞣制后保留下来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被某些昆虫体内的蛋白酶水解而利用。皮革中还含有3~4%的油脂(植鞣草),络鞣草和轮胎草含油脂更为多一些,这类油脂可被相应的脂肪酶所水解。某些皮革的表面涂有一层用干酪素等物质组成的涂饰剂,有的还用动物血制成的上光剂,这一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醣类的物质,即为某些昆虫的营养物质。据国内有关资料记载,皮蠹科和花斑皮蠹、黑皮蠹、花背皮蠹、小圆皮蠹等对皮革及其制品的蛀蚀甚为严重,有的被蛀蚀成许多浅色斑痕。这些昆虫体内含有多种酶类,能对上述化学成分进行水解、消化利用。
(五)毛皮的蛀蚀
许多毛皮如貂皮、水獭皮、元皮、香鼠皮、艾虎皮、灰鼠皮、狐狸皮、貂子皮、绵羊皮、山羊皮、羔皮、獾子皮等,由于含有丰富的皮质蛋白、角质蛋白、糖类、脂肪(脂肪的含量较高),这是因为鞣制后的毛皮,加入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成品皮板柔软性、可塑性、强度和稳定性等。同时加入的脂肪可在皮面上的皮纤维周围形成脂肪薄膜保护层,防止纤维在干燥过程中发生粘结。所加的脂剂有合成的脂剂、磺化蓖麻油、蓖麻油、氧化鱼油等,这些组成为仓库害虫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六)粘胶纤维织品的蛀蚀
粘胶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几乎全部由纤维素组成。早期的粘胶纤维都是长丝,俗称人造丝,后来逐步发展到切断成短纤维,它们都可纯纺或与其他纤维混纺。粘胶纤维的化学组成和棉纤维相似,性能接近棉纤维,其吸湿性比棉纤维好,强度比棉纤维低。
由于粘胶纤维由纤维素组成,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粘胶纤维可以水解成葡萄糖。因此具有纤维素酶的害虫与共生各种能分泌纤维素的纤毛虫、鞭毛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的害虫,都能消化利用纤维素材料。所以粘胶纤维及其织品会被虫蛀。根据仓库害虫的生理构造和体内各种酶的生化特性,常见的仓虫一般对晴纶、涤纶、维纶、绵龙、尼龙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所以这类合成纤维织品一般不易被蛀蚀。
(七)木材的蛀蚀
木材是由纤维素(干重占40~62%)、木质素(干重占18~38%)和总称为半纤维素的已聚糖等组成。新鲜木材还含有淀粉。另外,木材中还含有少量其他物质如单宁、色素、含油松脂、脂肪、有机酸、有机氮化合物和灰分等等。木材的所有成分中,木质素是永远不会被消化的,这是由于它特殊的结构所确定的,至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只有某些昆虫能消化。
而对于睛纶、涤纶、维纶、锦纶、尼龙等非天然织物,因不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等,因而不易被害虫蛀蚀利用。因此,这类材料也常用做防虫包装材料。
三、鼠类对物品的危害
鼠类经常破坏库存的粮食、食品。几乎所有的包装材料都会受到鼠类啮齿动物不同程度的侵袭,甚至是锡制容器、铝制容器,也会被鼠类动物咬破咬穿。
鼠类虽然会吃掉并毁坏很多粮食、食品,但浪费更大的是被鼠类破坏的包装所造成的粮食漏失和污染腐变。
无形的潜在危险是鼠类接触过的粮食、食物会带有细菌和病毒,在杀菌不严格的情况下会给人体带来染病危害。
曾经设法采用驱虫剂处理纸袋、麻布袋和塑料袋等食物包装容器,以期防止鼠类的侵蚀,但是作用并不显著,因为老鼠会用爪子抓破包装,然后进入包装。应该选用对鼠类动物非常敏感,同时又不污染食物的驱虫剂或驱鼠剂,加入于塑料薄膜袋或塑料编织袋的材料中,用以包装粮食和食物,鼠类从远处闻到驱虫剂或驱鼠剂的气味就避而远之。
近年来日本已经正式使用这类的防鼠包装袋,用来包装大米等粮食。比较积极的、现实可行的防鼠办法是贮藏场包或仓库在建筑上应该加以考虑,例如把所有的水沟和阴沟盖严;地下室窗户和地窖栅栏应用防鼠装置,如采用12~15网眼的镀锌铁丝网隔离;门户和门槛应该严密,并覆盖一层金属板加以保护;所有的垃圾都应及时消毁,不给鼠类留有安身之地;最后,要保证免受鼠类的感染就是随时随地消灭老鼠,不论使用鼠药、毒气或诱捕等方法,用之得当,是会有相当大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能危及人体健康。
四、苍蛹对物品的危害
干燥食品的害虫主要是群状昆虫,该类害虫为杂食性,能在干燥食品上发育,这类害虫主要包括甲虫、蛾、蟑螂等。而对生鲜食品,主要为害的是苍蝇,苍蝇易在生鲜食品上产卵或寻食,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罐头食品和袋装食品中,发现苍蝇的残骸,这主要是由于包装过程中,车间卫生不严格,使苍蝇落入食品的结果,在一些果汁或调料等瓶装或袋装食品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蛆(即苍蝇的幼虫或蛹)存在,这是包装前食品车间卫生不合格、苍蛹在食品上产卵导致的。一般来说,防虫包装与防霉腐包装一样,要全面的防范。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