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二章 防潮(湿)包装技术
第六节 防潮包装中干燥剂的使用方法与用量计算
经常采用一些干燥剂,如硅胶、活性炭、分子筛、无水氯化钙等放入包装内吸收水蒸气,以降低包装的湿度。其使用方法一般分为袋装,即用透气性好的细布袋或纤维纸(无纺布)袋盛装;容器装,用带小孔的金属或塑料罐、瓶、盒等盛装;另外还可借助粘合剂将干燥剂置入复合薄膜夹层的中间,该种复合膜内层多采用透湿性较好的聚乙烯,外层则用阻隔能较强的单膜或复合膜制成。
目前防潮包装中利用的干燥剂主要是硅胶,硅胶可将包装内的湿度保持在50%以下。下面介绍的防潮包装中硅胶用量计算分别参照日本标准JISZ0301和我国标准GB5048-85。
(一)硅胶用量计算(日本JISZ-0301)(RH保持在50%以下)
(1)当包装容器或材料的透湿度为R(g/m2·d),包装表面积为A(m2),包装内装入的纸、棉花等的吸湿性材料的量D(kg),包装的贮存或运输时间M(月),另外已知贮存与运输期间环境的温湿度由表2-2-10查出K值,即可用公式求出硅胶用量(kg)
W=A·R·M/K+D2 (2-2-30)
表2-2-10 K值表
序 号 |
平均温度(℃) |
平均湿度(%) |
K值 |
最高温高湿 |
35~40 |
90 |
12 |
高温高湿 |
30 |
90 |
20 |
比较高温高湿 |
25 |
80 |
30 |
一般温湿 |
20 |
70 |
60 |
(2)当包装材料的透湿度R为0,包装内装入的吸湿性材料的量D也为0,则干燥剂用量W(kg)用下式求算:
W=0.5V (2-2-31)
其中V为包装件容积(m3)。
(二)干燥剂用量计算(GB5048-85)(RH保持在60%以下)
(1)公式:
W=1K(K1ARD+K2D) (2-2-32)
式中:W的单位为kg,A的单位为m2,R的单位为g/m2·d,M的单位为月,D的单位为kg;
K为干燥剂的吸湿率关系系数,K=Kb/Ka,Ka为细孔硅胶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时的吸湿率(为30%),Kb为其他干燥剂(如分子筛、氧化铝、粘土等)在同样温、湿度条件时的吸湿率。当采用细孔硅胶时,则K=1;
K1储运、保存区域气温、湿度关系系数(见表2-2-11);
K2防潮包装内吸湿性衬垫材料关系系数(见表2-2-12)。
表2-2-11 K1值表
相对湿度%\温度℃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5 |
95 |
8.2 |
5.6 |
3.5 |
2.2 |
1.4 |
0.80 |
0.49 |
0.29 |
90 |
7.9 |
5.1 |
3.2 |
2.0 |
1.3 |
0.75 |
0.45 |
0.26 |
85 |
7.2 |
4.6 |
2.9 |
1.9 |
1.1 |
0.68 |
0.41 |
0.24 |
80 |
6.5 |
4.2 |
2.6 |
1.7 |
1.0 |
0.62 |
0.37 |
0.22 |
75 |
5.8 |
3.7 |
2.3 |
1.5 |
0.91 |
0.55 |
0.33 |
0.19 |
70 |
5.1 |
3.2 |
2.0 |
1.3 |
0.80 |
0.48 |
0.29 |
0.17 |
65 |
4.3 |
2.7 |
1.7 |
1.1 |
0.69 |
0.42 |
0.25 |
0.14 |
60 |
3.6 |
2.3 |
1.5 |
0.93 |
0.57 |
0.34 |
0.20 |
0.12 |
表2-2-12 K2值表
衬垫材料 |
K2 |
毛织物、皮革制品 |
0.35 |
棉麻等植物纤维(包括木材、刨花) |
0.3 |
瓦楞纸板、牛皮纸、印刷纸等纸张 |
0.2 |
泡沫塑料和橡胶 |
0.02 |
(2)当采用透湿度为零的材料做包装容器时,干燥剂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W=1K(e95V+K2D) (2-2-33)
其中:e为包装场所的绝对湿度(mb);
V为包装件的容积(m3);
K2为衬垫材料吸湿性关系系数。
(3)当包装场所的绝对湿度单位用g/m3表示时,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W=1/K(e70V+K2D) (2-2-34)
其中a为包装场所的绝对湿度(g/m3)。
(4)对小批量生产的小型容器,可采用下式计算:
W=1/2KV (2-2-35)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