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二章 防潮(湿)包装技术
第三节 透湿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透湿度
对于薄膜透湿性能而言,除了透湿系数P是一个重要参数外,更为常用的是透湿度R,R是指在规定温度和材料两侧湿度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材料的湿气量,单位用g/m2·d表示。透湿系数和透湿度两者在评价材料的防湿性能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但对于比较不同材料的防潮性能来说,透湿度较透湿系数应用范围更广,使用起来更方便。
根据透湿度定义,R=QAt,所以对于在温度为θ、两面湿度分别为hH,hL(hH>hL)的条件下,所测定的透湿度R与透湿系数P可用公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有
P=RL[(hH-hL)pθ×10-2]
因R是与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关的值,因而P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即P不是恒定常数。所以用下式表示更合理,即
P[θ,(hL~hH)]={R[θ,(hL~hH)]L}/{(hH-hL)pθ×10-2 (2-2-8)}
测定塑料薄膜透湿度的主要方法有重量法、压力法和电子湿度计测定法等。这些测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并在商业交易中应用的测定透湿度的方法,基本上是重量法。这种测定透湿度的方法是:分别规定出温度和材料两面的湿度,在稳定状态下,测定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薄膜材料透过的湿气量,这个湿气量即为该种薄膜材料的透湿度。
重量测定法一般是指透湿性测定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易、方便,可以利用实验室常规仪器进行测定。但其缺点也较明显:一是测试速度慢,做一次实验要花费7~14天的时间;二是测试的范围有一定限制,只能测试透湿度下限为1g/m2·d的塑料薄膜材料,对于阻隔性能强的,即透湿度低于1g/m2·d的薄膜材料不适用,特别是复合膜材料。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现在已发展了许多种加速试验的方法,多数国家利用专门仪器进行测试,灵敏度高、试验周期短,只要几小时或更少时间就可测试完。

图2-2-3 快速测定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原理图
如图2-2-3所示,快速测定透湿度R的方法是:试样被夹在一个透气室的中央,在透气室的下半部装上水(通常用高纯水),使其有一个最大的相对湿度(hH近似为100%),整个透气室保持恒温,透气室的上半部装有一个湿度传感器,用干燥空气使它上半部半干,当彻底干燥后,空气的进口和出口关闭,隔绝这部分。这时,通过试样的水蒸气使传感器周围的空气相对湿度上升,记录相对湿度由(hL-δ)值上升至(hL+δ)值所用的时间t0值(此时的hL和δ两值需根据湿度传感器的量程范围和测试精度人为确定。假若湿度传感器的量程范围为40~60(RH%)的话,hL应确定为50(RH%),而δ决不能大于10(RH%)。若湿度传感器的精度误差是±5(RH%)的话,δ值的确定要远远大于5(RH%)才能保证测试的准确度。因此最好选择量程范围窄、精度极高的湿度传感器进行测试,否则其误差太大,难以保证其准确度。其中hL可看作为低湿度侧的相对湿度,并根据相对湿度定义2δ=△p/pθ,再根据气体定律△pV=QM水/RT,可得到
Q=2δpθM水V/RT
其中:pθ为θ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
M水为水的摩尔分子量;
V为透气室上半部的体积空间;
R为气体常数;
T为测试条件的绝对温度值;
得到Q值后,分别将水蒸气透过量Q值、所测试样膜与水蒸气接触的面积A及测试时间t0(此时t=t0)代入到透湿度定义式R=Q/At。从中计算出透湿度R的值。
现在世界上尚未有统一的测定透湿度的方法和标准。日本JIS-Z-0208方法规定:当温度为40℃,材料高湿度面一侧的相对湿度为90%,低湿度面一侧的相对湿度为0%,材料的表面积为1m2时,24小时内所透过的水蒸气量(g),即为该材料的透湿度R的值。
而我国在国家标准(GB1037-85)中详细规定了塑料薄膜的透湿试验方法。该方法规定的条件是:温度38±1℃,相对湿度为一侧放置干燥剂(用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吸收水分),另一侧为100%的饱和水蒸气。
另外,透湿度R可以直接测量出来,也可以经透湿系数P计算出来,P的值也是经测量而来的。
二、温度与湿度对透湿度的影响
(一)温度的影响
已知P=DS,根据阿雷尼乌斯关系式:
D=D0e-Ed/RT,S=S0e-△H/RT
其中:Ed是扩散过程的活化能;
△H为溶解热焓。
所以
P=DSe-(Ed+△H)/RT
令D0S0=P0,Ed+△H=△E,则
P=P0e-△E/RT (2-2-9)
其中:P0是与材料相关的常数;
T是绝对温度;
R是气体常数;
△E是渗透活化能。
利用对数表示则有1nP=1nP0-1T·△ER。因△E、R、1nP0都是常数,所以透湿系数的自然对数1nP与绝对温度的倒数1/T呈直线关系。
(二)湿度对透湿度的影响
材料本身所含的水分对透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S0项,S0与温度无关,但湿度对其有直接的影响,当材料内含湿度时,因水分子中的羟基作用,使吸附的水分含量增大,从而会使S0的值升高。含有羟基、氨基等极性基的材料,因氢键作用也会使S0值升高。
(三)材料本身性能对透湿度的影响在水蒸气分子扩散过程中,聚合物自身内部各种因素,如化学结构、结晶度、链长、密度、侧链、分子量、聚合度、双链、添加剂、颜料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的交联度等都对透湿度有影响。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材料特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区分材料类型的重乙烯醇(因氢键作用)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不仅其透湿率与聚乙烯不同,其计算公式也有较大的区别。化学结构直接决定了材料的结晶度、密度等材料属性。一般说,结晶度越高的聚合物材料,其内部空隙越小,从而使其透湿性能降低。
密度对透湿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高的材料阻隔性越好,即透湿性越低。同样厚度的聚乙烯膜,高密度膜的透湿性小于低密度膜。
分子定向性极大地影响着聚合物包装材料的透湿性。定向结晶的聚合物材料较无定向结晶聚合物更致密,产生的分子间空隙更小,所以结晶度大的材料的透湿性远比结晶度小的材料的透湿性小。分子对称性对透湿度有影响,分子的对称性越好,透湿性越低。
分子对称性直接影响扩散系数D0(D=D0e-Ed/RT)。Ed较为接近的橡胶(对称性差)与聚乙烯(对称性好)相比较发现,同一温度、湿度下,橡胶的透湿度比聚乙烯的大。而测定其D,同样发现橡胶的D0大于聚乙烯的。分子极性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内聚能,内聚能越大,透湿性越小。例如,对于D0接近的PVDC与LDPE,因PVDC的极性和内聚能明显比LDPE高,其透湿率比LDPE低。
加到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剂、增塑剂以及其他聚合物单体对透湿度的影响是:添加剂能促进水蒸气在聚合物内凝结,使聚合物产生塑性,改变聚合物的空隙结构,使聚合物内的空隙增大,增大了水蒸气分子的传输,即透湿度变大。而增塑剂的作用是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塑性,最后与添加剂吸水后的状况一样,加速了水蒸气的扩散和渗透。少量中性填充剂和颜料对透湿性影响不大,但超过某一临界值后,也会加速水分子扩散的作用。
另外,水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和易凝性。必须考虑它们对透湿的影响。极性水分子易与一些极性较高的聚合物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对于非亲水膜,极性作用倾向于使膜的透湿性降低,极性力对Ed的贡献远大于△H。对于亲水膜,情况则不同。亲水膜大多含有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基团,氢键力比范德华力强得多,因而溶解度S明显增大(即氢键力对△H的贡献远超过Ed),使P增加。如PE与聚酰胺的透湿性比较,就可解释此点。在常温下,水的溶解焓△H是负值,而水蒸气分子的扩散活化能Ed为正值,且|Ed|>|△H|,因而在常温下,P=P0e-(Ed+△H)/RT中的P值随温度T的增大而增大。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