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二篇 包装技术与工艺
第一章 防霉腐包装技术
第三节 微生物与物品霉腐变质的关系
二、工业品的霉腐变质
(一)皮革制品、纺织品的霉变
皮革、纺织品多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等,很容易被微生物侵蚀。一旦温度和湿度适宜,如春夏季节,许多曲霉、木霉、青霉、毛霉及细菌等,就在上面繁殖,从而对皮革产生破坏作用,使之长霉和损坏。同时,也使纤维的色泽、拉力、强度遭到破坏。
(二)光学仪器的霉变
霉菌和细菌也易在玻璃、玻璃制品上,如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反射镜、滤色器、照相机镜头上、电视屏幕上生长繁殖,使镜头被腐蚀。在光学仪器上(特别是玻璃制品上)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灰绿曲霉等微生物。
(三)磁带、感光胶片的霉变
录音磁带、录像带、照相胶卷、摄影胶片、电影拷贝、唱片等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都易生长霉菌。一旦温湿适宜,霉菌就会在磁带上繁殖,严重时可使磁带相互粘合,发生断裂。感光胶片的涂膜成分是明胶和卤化银化合物,微生物极易在明胶上繁殖生长,胶卷上的胶膜一旦生菌,形成霉斑,就失去商品价值。在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照相胶卷、拷贝、唱片等上面繁殖的一些霉菌主要有:木霉、黄曲霉、变色曲霉、镰刀霉等。
(四)油漆涂料的霉变
在油漆涂料、乳胶涂料、生漆涂料中也容易繁殖细菌,主要是极毛杆菌、芽孢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漆酚和漆酶,同时还有少量的胶质及其他有机物质,并含有15~30%的水分。这就构成细菌和霉菌的良好营养基,导致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油漆料中繁殖和作用,使其腐败、发臭、变色,从而影响质量,特别是干燥性能与色泽。
(五)化妆品的霉腐变质化妆品的种类多,分别为膏霜类、头发用品类和修饰用品类等。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有动植物性的有机物质,也有各种无机物质。由于这些原料含有微生物生成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水分以及微量元素等,并且化妆品生产工艺不卫生,原料预处理不足,包装容器被污染等因素,在适宜温度下,污染的微生物就会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致使膏霜霉腐变质,乳化性被破坏,透明液状制品变浑浊,产品的pH改变。同时,产生异味,发生变色或产气现象,尤其高档营养膏霜更易发霉、腐败,导致化妆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和霉菌,如芽枝霉、黑曲霉、交链孢霉、白曲霉、顶孢霉、黄曲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三、医药品的菌污染与变质
医药品也易被微生物污染,并导致变质或给用药者带来危害,与以上几类物品的染菌情况相比,医药染菌可能性较小,因为医药品的生产是严格控制微生物的。然而,因工艺、环境、包装等因素仍可使药品携带少量微生物,这少量微生物在一定适宜环境下可导致变质和引起用药者中毒和感染。微生物污染带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药剂的外观和形态的破坏
药剂的颜色、气味、澄明度、粘滞度,均匀性等,必须符合有关质量规定,微生物的污染,可能破坏药剂原来的形态,发生变色,产生恶臭和异味,发出混浊,长霉等。
(二)药剂有效成分的破坏
微生物污染药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需要进行物质的新陈代谢。药剂中许多成分恰恰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许多含氮的化合物,如生物硷(阿托品等),其溶液长菌后,生物硷含量即下降。另外,霉菌可分解青霉素,使药物的有效含量下降。从药物的外观,看不出明显异常,但有效成分却已遭到破坏,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
(三)微生物产生霉素
中药品发霉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能诱发肝脏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中药材(品)储存管理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使用药者继发感染
为致病菌所感染的药品,服用后会导致继发性疾病。如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金葡萄菌可致局部脓肿或全身感染,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可致局部或全身性的败血症。霉菌在一般情况下,致病性较弱,但侵入人体内则可引起感染或导致某些身体部位的顽固性疾病。
(五)微生物产生致敏物质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脂多糖,蛋白质等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抗原一抗体的反应。我们称这种物质为致敏物质,可使用药者致敏而发热、寒颤、休克甚至死亡。又如青霉属可产生青霉素或类似物质,使高敏病人过敏。
由以上也可看出,防微生物包装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充分进行防微生物包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