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一篇 商品包装概论
第二章 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变化
第四节 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因素
三、商品的性质
商品的性质是由商品的成分和结构所决定的,例如葡萄糖(C6H12O6)与果糖(C6H12O6)都是碳水化合物,同属六碳糖,但葡萄糖含醛基而果糖含酮基,由于二者的结构不同,其吸湿性和甜味也不一样。果糖比葡萄糖吸湿性大,但比葡萄糖甜些。
商品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三类。
(一)商品的物理性质
商品物理性质是指商品的导热性、耐热性等性质。
1.商品的导热性
商品的导热性是指物体传递热能的能力。影响商品导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成分和组织结构。各种不同成分的商品其导热性有很大差别。例如金属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动物纤维、玻璃、橡胶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导热性好的大五金商品可以露天存放,不怕高温、烈日曝晒。而导热性差的橡胶制品就应进行妥善包装存放,否则会因受热不易散发而加速老化,使其质量下降。
2.商品的耐热性
商品的耐热性是指商品在受热影响下仍能保持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最高温度。影响商品耐热性的因素除成分、结构和不均匀性以外,还与导热性、膨胀系数等有关。导热性高而膨胀系数小的商品则耐热性良好,反之则耐热性差。在包装时如不考虑商品的耐热性,则会使内装商品的质量受损或包装破损。例如在严冬季节玻璃瓶内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包装瓶受冷则体积收缩,一胀一缩故易炸裂。
(二)商品的机械性质
商品的机械性质是指商品的形态、结构在外力(荷重)作用下的反应。如商品的弹性、韧性、脆性等。
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商品很多,如各种橡胶制品、软质塑料制品、皮革制品、针纺织品等。这类商品虽然一般不怕碰、撞、压,但也不宜重压、久压,以免引起制品变形。再如陶瓷、玻璃、电器等具有脆性的商品在碰、撞、摔等外力的作用下,就完全失去了它的价值。
另外同样的商品由于承受外力性质不同,其质量受损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商品承受的静荷重的能力要大些,动荷重易使商品质量受损,而这在流通过程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包装技术和方法来保护内装商品在外力作用下质量的完好性。
(三)商品的化学性质
商品的化学性质是指商品的形态、结构以及商品在光、热、氧、酸、碱、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发生改变商品本质的性质,如商品的化学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等。
1.商品的化学稳定性
这是指商品受外界因素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不易发生分解、氧化或其他变化的性质。商品的化学稳定性的大小是由具体商品的成份、结构及外界条件等来决定的。例如红磷与黄磷,同是磷,但化学稳定性大不一样。红磷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加热至160℃能燃烧,与强氧化剂接触,经摩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而黄磷在常温下性质很活泼,易氧化,能自燃,加热到40℃能燃烧。因此为保护商品的质量和安全,红磷与黄磷的包装技术与条件就有明显的差异。
2.商品的毒性
这是指某些商品能破坏有机体生理功能的性质。具有毒性的商品主要是医药、农药和化工商品等。有的商品的蒸气有毒、有的商品本身有毒;有的商品本身虽无毒,但分解化合后,产生有毒的成分等等。例如甲醛和苯的蒸气有毒性,甲醛最高允许浓度每升空气不超过0.05mg,苯每升空气不超过0.1mg。再如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通常砷多呈灰色,灰砷略带金属性,质脆而硬,银灰色而有光泽,易氧化,与氧化合后很快失去光泽而呈霜状,叫二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有剧毒,误食0.1g可以致死。
3.商品的腐蚀性
这是指某些商品能对其他物质发生破坏性的化学性质。如硫酸、盐酸、硝酸和烧碱之类的商品,它们具有腐蚀性,是由于这些商品本身具有氧化性和吸水性所致。酸挥发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成金属制品的电解液,能促使金属制品生锈变质。烧碱能腐蚀皮革,纤维制品和人们的皮肤(因人的皮肤与皮革制品均含脂肪和水)。浓硫酸能吸收动植物商品中的水分,使它们碳化而变黑,生石灰有强吸水性和放热性,能灼热皮肤和刺激呼吸器官等。所以我们要根据商品的腐蚀原理采取有效的包装技术和方法。
4.商品的燃烧性和爆炸性
燃烧是属于氧化反应范围,只是反应剧烈,同时,伴随着有热与光的发生。具有燃烧性质的商品甚多,如闪光粉、红磷、白磷、生松香、火柴、汽油、苯、油漆、金属钠等。但是,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与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导致燃烧。因此在包装这类商品时必须设法隔离其中一至两种物质,保护这类商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息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爆炸分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是指在包装桶内部压力超过了该桶的承受强度而引起的爆炸,但这种爆炸情况较少。发生爆炸事故最多的是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是指某物质受到外因的作用,引起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
(1)碰击性爆炸。此类商品都是极不稳定的物质,略受碰击,就使分子突然分解成若干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由于急剧的反应,体积突然增大而引起爆炸,如乙炔、苦味酸、硝化甘油等。由于这类物质极不稳定,稍受撞击就会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而发生爆炸,所以这种物质一般叫起爆药。这类商品在包装时一定要避免遭受撞击。
(2)混入空气中的易燃物的爆炸。如苯、汽油、丙酮等,它们挥发出来的气体混合在空气里并含有较多分量时,碰到火花,由于突然的氧化作用,或因受热过高,而自行发生体积膨胀,以致爆炸燃烧。
(3)氧化剂混合易燃物(受热或摩擦)的爆炸。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红磷和金属锌粉等混合在一起时,由于不安定的氧化剂和细粉状的易燃物质的作用,虽在静置下不会立刻发生爆炸,但略受热或摩擦后就会立即发生爆炸。其他如重铬酸钾、硝酸钾、磷类等,如果略受摩擦或靠近热源,往往也会引起爆炸。有的商品受潮遇水会发生燃烧爆炸,如金属钠,它受极大震动也极易发生危险。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