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制作工艺与检测技术标准实用手册》
第一篇 商品包装概论
第二章 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变化
第二节 商品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而且在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就是商品质变的过程,严重时会使商品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商品流通领域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化合、分解、水解、氧化、老化等。
一、化合
商品在流通领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合反应。例如吸潮剂的吸湿过程,就是一种化合反应,其反应式为:
CaO+H2O2Ca(OH)2
二、分解
分解是指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商品,在光、热、酸、碱及潮湿空气的影响下,会发生化学变化,由原来的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商品发生分解后不仅数量减少而且质量降低,有时产生的新物质还可能有危害性。
例如过氧化氢为无色液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强氧化剂和杀菌剂。它在常温下慢慢分解,如遇高温则迅速分解而生成氧和水。其反应式为:
2H2O2H2O+O2↑+热量
三、水解
水解是指某些商品在一定条件下,遇水而发生分解的现象。水解的实质是分子与水作用而发生复分解。如硅酸盐、肥皂等,其水解产物是酸和碱,具有与原成分不同的性质。高分子有机物中的纤维素、蛋白质发生水解,导致链节断裂、强度降低。
各种不同商品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发生水解的情况不一样。例如肥皂在酸性溶液中全部水解。但在碱性溶液中却很稳定;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而在酸性溶液中却比较稳定。棉纤维在酸性溶液中,特别在强酸的催化作用下易于水解,使纤维的大分子链节断裂,分子量降低,分解成单个纤维分子,从而大大降低了纤维的强度。但是棉纤维在碱性溶液中却比较稳定。
四、氧化
氧化是指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物质放出的氧接触,发生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商品的氧化不仅会降低商品的质量,有的还会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量,发生自燃,有的甚至发生爆炸事故。易于氧化的商品很多,例如某些化工原料、纤维制品、橡胶制品、油脂类商品等。棉、麻、丝等纤维织品若长期与日光接触,会发生变色现象,就是由于织品的纤维材料被氧化的结果。
有些商品在氧化过程中要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易散失,又会加速氧化过程,使温度逐步升高达到自燃点时就会发生自燃现象。例如桐油布、油纸等桐油制品,如尚未干透就进行包装,就易发生自燃。这是因为桐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时放出热量,热量又不易散失,温度升高,达到纤维燃点时就会发生自燃事故。
五、锈蚀
锈蚀是指金属制品特别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或酸、碱、盐类物质的影响作用下发生腐蚀的现象。锈蚀分为电化学锈蚀和化学锈蚀。金属制品的锈蚀不仅会使金属制品的重量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制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美观性等。
六、老化
老化是指某些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分的商品如橡胶、塑料制品及合成纤维织品等,受日光、热和空气中氧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发粘、龟裂、强度降低以至发脆变质的现象。
橡胶制品容易发生老化现象的基本原因是橡胶分子在氧的作用下受到了破坏,即橡胶分子与氧化合后破坏了橡胶烃的分子结构。因此日光、高温、潮湿空气等都会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过程。同时橡胶与氧的接触面越大,氧扩散到橡胶内部的可能性也越大,也就愈容易老化。
塑料制品发生老化是由于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造成的。如主链断裂,分子量降低,使塑料变软、发粘、机械性能变坏;若分子发生交联,就会使塑料变僵、变脆、丧失弹性和发生龟裂;如分子链的侧基改变,就会使塑料制品出现变形、龟裂以及性能改变等。
合成纤维织品老化是在日光、热和空气中的氧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色、强度降低,甚至逐渐脆化变质的过程。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