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典型案例》
主讲/辛巧娟

底层管理文件(8)——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管理规定
1 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管理。
2 职责
2.1 技术开发部归口管理。
2.2 各部门参与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2.3 总工程师监督、指导本规定的执行。
3 内容和要求
3.1 立项原则和选题范围
3.1.1 立项课题必须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良好的经济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企业和群众的需要,符合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3.1.2 选题范围包括:
(1) 首次在本公司工程、生产实践工作中运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产品、新工艺(包括发明创造和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三新”成果在公司的首次应用)项目。
(2) 提高工程、产品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即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项目。
(3)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环境)的项目。
(4) 重大技术难点攻关。
(5) 学习国内外的" 三新”成果,并结合本公司实际,加以改进后在公司的首次应用的项目。
(6) 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项目。
3.2 项目的提出和审批
3.2.1 每年12 月底之前,各部门应将下一年度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写出《立项报告》,报技术开发部初审。
3.2.2 技术开发部将各部门报送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报告》进行汇总后提交总工程师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确定下一年度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
3.2.3 各责任部门按审批确定的下一年度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立项报告》,编制《项目开发方案》。
3.2.4 《项目开发方案》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进行,并报送技术开发部,提交总工程师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
3.3 项目的实施
3.3.1 责任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项目开发方案》实施开发工作,技术开发部按其定期检查和考核进度和质量,总工程师协调各项目的技术问题。
3.3.2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使开发项目具有先进性、创造性和新颖性。
3.3.3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各阶段的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3.4 成果确认
3.4.1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成果的确认一般采取《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规定的鉴定方式,并形成《项目鉴定报告》。
3.4.2 项目鉴定中特别要考虑:
(1) 可能引入的环境污染和危险源,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状况,以及可能的控制措施。
(2) 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3.5 推广应用
3.5.1 技术开发部组织已鉴定通过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3.5.2 各相关部门确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成果方案,编制《应用实施计划》并经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应用。
3.5.3 技术开发部帮助、指导各部门办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事宜。
3.6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应用过程中,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保存相关记录,由技术开发部归档管理。
3.7 公司应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实行鼓励和奖励政策,奖励标准按其取得的经济效益确定。、
4 相关文件
4.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4.2《记录控制程序》
5 相关表格和报告
5.1 《立项报告》(略)
5.2 《项目开发方案》(略)
5.3 《项目鉴定报告》(略)
5.4 《应用实施计划》(略)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