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典型案例》
主讲/辛巧娟

程序文件(11)——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为达到符合产品、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并维护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设施和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确保满足需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设备保障部归口生产场所的设施和设备(包括运输设备)的管理。
3.2 办公室归口办公和生活扬所的设施和设备(包括通信或信息系统)的管理。
3. 3 产品销售部归口售后服务网点的管理。
3.4 各部门确保本部门使用的设施和设备的控制、正确使用及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3.5 生产副总经理监督、指导本程序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4. 1 管理范围
4. 1. 1 本程序所指的设施一般为各类建筑物,设备一般为各类装置或器具。设施 和设备可能用于生产、办公和生活,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环境保护效果或职业健康安全 后果。本程序所指的设备不包括各类监视和测量设备,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 设备控制程序》控制。
4. 1. 2 本程序所涉及的设施和设备范围包括:
(1) 生产场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包括:
①生产设施(如厂房、库房及相关露天设施等);
②生产设备(如硬件或软件的机床、装置、机具以及工艺装备等);
③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如污水处理站、消声器、除尘器等);
④动力设施和设备(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等);
⑤运输设备(包括起吊设备)。
(2) 办公和生活场所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包括:
①办公和生活场所(如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等);
②办公和生活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空调、冰箱等);
③交通和通信设备(如班车、电话等)。
④信息系统(如局域网等)。
4.2 设施和设备分类
4.2. 1 根据设施和设备对公司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将设施和设备分为三类:
(1) 重要设施和设备(A类):过程控制中的主要或关键设施和设备,它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效果。
(2) 一般设施和设备(B类):过程控制中的非关键设施和设备,它可能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效果。
(3) 辅助设施和设备(C类):非直接用于过程控制的起辅助作用的设施和设备,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4.2.2 设施和设备的分类只依赖于设施和设备的重要程度,与其价值无必然联系。
4.2. 3 设备保障部和办公室分别编制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台账》、办公和生活场所《设施和设备台账》,作为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3 设施的管理
4. 3. 1 对于新建造、改建或扩建的所有设施的建筑物,由设备保障部按《新、改、扩建项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4.3.2 对于新建造、改建或扩建的各类设施的建筑物,应按“三同时"的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设备。
4.3.3 设备保障部对各类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于每年年底对A、B类设施编制年度《设施维修计划》,并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按其实施。
4.4 设备的管理
4.4. 1 设备采购
各类设备的采购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2 设备的验收
(1) 采购的设备到公司后或自制设备加工完成后, C类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 A、B类由设备保障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将设备相关资料交办公室档案室存档。
(2) 特种设备由设备保障部会同综合管理部依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3) 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由采购部门与供方协商处理。
4.4. 3 设备的建账及出入库
(1) 验收合格的设备,由主管部门编入《设施和设备台账》,并分别编写《固定资产卡片》。
(2) 采购部门根据设备保障部的许可办理报销和入库手续,需用时使用部门办理出库手续并妥善使用。
4.4.4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 必要时,使用部门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使用部门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设备保障部负责对设备进行大、中修。
(3) 各部门应编制本部门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点检卡》,按其规定由使用者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在点检卡中予以记录。
(4) 设备保障部、办公室于每年12月,对需要大、中修的A、B类设备分别编制下年度的生产和办公生活的《设备检修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由设备保障部执行。
(5) C类设备的检修一般由使用部门进行,使用部门不能检修时,报设备保障部进行检修。
(6) 设备出现故障妨碍运行时,应及时通知设备保障部派专人进行检修。
(7) 设备检修后,应填写《设备检修维修记录》。
4.4.5 设备的技术改造
(1) 如需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由使用部门提供完整的书面改造方案和有关资料,经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论证,并提交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 主管部门组织对改造后的设备进行评审,确保消除不可接受风险后,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投入使用。使用的前半年内由主管部门进行跟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处理。
(3) 设备技术的改造方案及其论证、改造的实施情况以及改造后的评审,应形成完整的《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资料》。
4.4.6 设备的封存
(1) 闲置或长期不使用的设备,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可作封存处理,并保证其合适的储存环境。
(2) 封存设备启封使用时,应做好维护保养,确保试运行正常,并经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符合要求后,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3) 封存和启用情况应在《设施和设备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中予以注明。
4.4. 7 设备的调用
主管部门有权在职权范围内组织设备的平衡调拨工作,转人/转出部门应办理好《固定资产卡片》的转移手续,并在《设施和设备台账》上予以注明。
4.4.8 设备的报废
(1) 对无法修复或无维修价值的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
(2) 设备报废后,由主管部门负责隔离存放、妥善保管,并统一处置。
4.5 支待性服务管理
4.5. 1 对公司运输和通信设备进行管理,以满足公司产品质量以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4.5.2 建立并实施信息系统:
(1) 确定信息的需求,按规定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
(2) 信息管理应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
(3) 按《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的规定对信息进行管理。
4.5.3 建立售后服务网点,按《售后服务管理规定》进行控制。
4.6 在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必要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
5 相关文件
5. 1《采购控制程序》
5. 2《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5. 3《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5. 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 5《新、改、扩建项目管理规定》
5.6 《售后服务管理规定》(略)
6 记录表格和报告
6. 1 《设施和设备台账》(略)
6.2 《固定资产卡片》(略)
6.3 《设施维修计划》(略)
6.4 《设备检修计划》(略)
6.5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点检卡》(略)
6.6 《设备检修维修记录》(略)
6. 7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资料》(略)
6.8 《设备报废申请表》(略)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