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桶制造技术》
杨文亮 辛巧娟 编著

第八章 钢桶桶身焊接工艺
第二节 电阻焊焊接工艺
三、不同材料钢桶点焊、缝焊的特殊性
钢桶的材料多为低碳钢。低碳钢因电阻率比铜大8~10倍,要求焊机功率不很大,塑性温度区宽,易于获得应有塑性变形,不需要很高的电极压力,结晶温度区窄,高温塑性良好,线膨胀系数不很高,因而热裂纹倾向小,碳元素与微量元素低,无高熔点氧化物,一般不会出现淬火组织或夹杂物。因此,点焊、缝焊中不需要采用复杂工艺措施,焊接质量良好。但对冷轧低碳钢薄板,在用软规范点焊时,会因长时间加热使核心周围热影响区扩大,晶粒长大及软化区变明显,所以当接头强度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过长的脉冲时间加热。热轧低碳钢表面有较厚的氧化皮,若清理不良时,易使电极与桶件表面粘连,在材料加热膨胀中,可能形成深压坑,焊后抬起电极时,可能因粘连而拔松电极头,使冷却水渗出,并严重影响钢桶表面质量与电极寿命,故应认真清理氧化皮(磨边)。冷轧钢板表面的防锈油在点焊中可以挤出焊接点之外,一般不影响焊接质量,可以不清理。但涂油过厚时也应擦净,以免因油内杂质进入焊接区或增加电极损耗。缝焊时应进行表面清理(磨边),否则会出现气孔、裂纹、影响焊缝气密性。
低碳钢薄板点焊、缝焊规范如表8-2、表8-3。
表中焊点直径按板厚决定,即
,系数a按所用规范的软硬程度分别为5、5.6、6(软规范选用大的直径系数)。电极多用圆锥形,工作端面直径与核心直径接近。
缝焊前定位点焊的规范小于正式点焊的规范,定位点焊偏离焊缝轴线不超过1mm。
低碳钢缝焊焊速一般在1.5m/min左右,如焊接过程全自动化,不需要手动控制焊缝位置,而且焊机容量足够时,也可采用2~3m/min的焊速。当钢桶材料厚度增大时,焊速应降低,以保证核心质量及焊透率。
钢桶材料也常采用镀锌钢板,马口铁等,点焊时主要问题是表面层易破坏,失去原有涂覆层的作用;电极易与材料表面层粘连,电极寿命短;缝焊时不易保证气密性等。
因锌的熔点仅为419℃,点焊时,板件间接触表面上锌层熔化范围比板间原接触范围宽,焊接区涂覆层熔化而挤出的锌与焊接区周围超过419℃地带熔融的锌同时挤于板缝内,形成两板间良好的导电条件,电流场被扩大,接触面上电流密度大为降低。当核心直径处于临界状态时,电流略有波动则出现未焊透。从这一点出发,点焊涂覆层钢板时,应增大Iw。而镀层熔点越低,Iw应越大。为了能冲破涂覆层使点焊时各接触面有良好接触,并将已熔化的涂层挤于接触面之外,所以电极压力比低碳钢点焊时应提高20~25%,国际焊接学会推荐镀锌钢板点焊规范见表8-4。当焊机功率不足时,也可采用小电流、低压力进行镀锌板的焊接,但必须避免出现压力与电流的分流现象。
表8-4 镀锌钢板点焊规范
板厚(mm) |
电极直径(mm) |
焊接压力(N) |
时间(周) |
电流(kA) |
0.5 |
4.8 |
1400 |
6 |
9 |
1.0 |
5.2 |
2900 |
14 |
12.5 |
1.5 |
6.4 |
4500 |
20 |
15.5 |
涂覆钢板缝焊的问题与点焊相似,因镀层熔化范围宽,分流严重,要求更大的电流方能焊接。当焊接接头温度超过900℃时,锌蒸发(沸点为906℃),但因焊轮压紧的结果,使锌元素向热影响处扩散,接头组织脆性增加,一定条件下便形成由核心延伸到热影响区的裂纹。板件表面熔化锌层,与铜焊轮形成铜锌合金,增大了焊轮表面电阻,使散热更加恶化,粘连严重;而表面层的过热进一步加强锌元素向热影响区的扩散,扩大了形成裂纹的机会。当核心内锌的蒸气由固熔的金属中析出时,便形成气孔。虽然气孔对焊缝气密性影响较小,但对裂纹的影响很大,是目前涂覆层钢桶缝焊的主要问题。为了减少裂纹首先需要改善规范。试验证明,焊透率较小(10~20%)裂纹等缺陷越少。而焊速高则表面过热、熔深大,易于出现裂纹。一般在满足因涂覆层熔化使分流增大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小电流;焊接速度应低些,并使用强烈外部水冷。焊轮用压花滚轮带动,以随时修正并清理滚轮表面,保持预定的滚轮宽度。镀锌板缝焊规范可参考表8-5。
其它镀覆层钢板焊接时,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与镀锌板类似。
表8-5 镀锌板缝焊规范
板材厚度
(mm) |
焊轮宽度
(mm) |
焊接速度
(m/min) |
焊接电流
(kA) |
电极压力
(N) |
焊接时间(周) |
通 |
断 |
0.6 |
4.5 |
2.5 |
16 |
3700 |
3 |
2 |
1.0 |
5.0 |
2.5 |
18 |
4300 |
3 |
2 |
1.6 |
6.5 |
2.0 |
21 |
5000 |
4 |
1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