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制桶》
文/杨文亮

第一篇:钢桶生产精益化管理
第六章 不良品控制
38 |
问 |
啥是工序质量控制?如何加强工序质量控制? |
答 |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主要从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等方面进行控制。 |
【详解】
1、工序质量控制的定义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完成的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加强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如下所示。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操作的依据,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操作者、材料、机械设备、操作方法和环境。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的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只要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进行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和关键部位,以便进行有效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序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产品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并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生产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工序,也可能是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的工序,也可能是质量不稳定、出问题后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作业环境等,都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4、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
工序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工序活动的效果是指通过每道工序所完成的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为此,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如下所示。
(1)标准具体化。
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
度量是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观度量、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提出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3)比较。
比较是把度最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差异。
(4)判定。
判定就是根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作出结论。判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主观、片面,做到实事求是。
(5)处理。
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产品的质量进行认证;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6)记录。
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
5、进行过程检验
过程检查是对生产产品的品质特性进行的定时全程检查,是判断在这期间产品品质好坏的重要手段。
(1)检查项目
品质基准书所要求的可测尺寸、外观(光洁度、颜色、形状)、动作特性、性能特性等项目,列入工程检查表内,用日报的形式逐项进行检查。
(2)检查时间
为确保全过程被检产品的均一性,可采用定时工程检查。以每天8小时工作制为例,加班时的工程检查时间间隔与白班一样,超过1 小时且不足2小时的加班也要检查一次。
(3)抽检数量
每一工位抽检3~5件产品比较适宜,并将每一试样的检查结果、数据等如实填入“过程检查表“各栏中。
(4)异常处理
当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时,要对该工位作业员工的作业方法是否正确、工具是否出现异常进行确认并及时处理,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一工位的检查,并对检查前生产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以判定是否需要分离。
(5)担当者
由生产线班长(组长)负责检测、记录,每日下班时交由责任者(上司)确认。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