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企业质量检验员培训教程》
杨文亮 辛巧娟 著
第七章 危险货物包装
第四节 危险货物包装的检验
二、柔性中型散装容器的检验
中型散装容器指符合下列条件的刚性或柔性可移动包装;
①用于包装Ⅱ类和Ⅲ类的固体和液体,容量不应大于3m3;
②使用柔性、刚性塑料、复合型、纤维板或木质中型散装容器装运包装Ⅰ类固体,容量不应大于1.5m3;
③使用金属中型散装容器装运包装Ⅰ类固体,容量不应大于3m3;
④设计上适合于机械装卸,经检验,能够承受装卸和运输所产生的各种应力。这里主要论述柔性中型散装容器,即盛装净重400kg至3000kg之间的柔性集装袋。
1. 包装编码与包装标记
(1)包装编码:中型散装容器编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二个阿位伯数字构成,11表示刚性,13表示柔性;第二部分由表示容器材质的大写字母构成,H表示塑料材料;第三部分由一个表明中型散装容器种类的阿拉伯数字构成。
13H1:塑料编织中型散装容器(集装袋),无内衬或涂层;
13H2:塑料编织中型散装容器(集装袋),有涂层;
13H3:塑料纺织中型散装容器(集装袋),有内衬和涂层;
13H4:塑料编强中型散装容器(集装袋),有内衬和涂层。
(2)包装标记:中型散装容器应具备清晰、耐久的标记,标记内容如下:
①联合国包装符号
②中型散装容器的编码;
③表示设计类型已被批准的包装类别的大写字母:
X表示用于Ⅰ、Ⅱ和Ⅲ三类包装;
Y表示用于Ⅱ类和Ⅲ三类包装;
Z表示用于Ⅲ三类包装
④制造月份和年份(最后两个数字);
⑤授与该标记的批准国(中性包装可免标);
⑥制造厂的名称或记号;
⑦以公斤表示的堆码试验负荷。对于设计上不能堆码的中型散装容器,应标上数字“O”;
⑧最大许可总重或柔性中型散装容器的最大许可装载量,公斤。
标记举例:

2. 对柔性中型散装容器的要求
(1)容器的接缝采用缝合、热压、粘接或其他等效的方法,所有缝合的接缝端应予以加固。
(2)容器应足以抵抗由于紫外线照射、天气或由于所装物质而造成的老化、退化而影响其用途。
(3)不得使用回收的旧容器材料来制造中型散装容器的主体。
(4)装货后,容器的高与宽的比不应大于2:1。
(5)内衬应使用合适的材料制造,所用材料的强度和内衬的结构应与中型散装容器的容量和计划用途相适应,接口和关闭装置应是防撒漏的,并能承受正常运输和装卸条件下能产生的压力和冲击。
3. 柔性中型散装容器的性能试验
柔性中型散装容器需进行六项性能试验,每项试验需1件试样,在不影响测试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同一个试样允许作两项以上的试验。
试验样品应在室内常温保存,避免潮湿和强光照射,其保存时间一般不少于12个月。
试验准备:集装袋应被灌至不低于其容量的95%和最大允许负荷,负荷应分布均匀,如采用其他非拟装物代替,替代物质应同拟装物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可使用添加物,例如铅粒袋,来达到最大允许负荷要求,但此添加物的放置应保证不会影响试验结果。
(1)跌落试验
①试验设备:跌落设备应达到GB/T4857.5要求。
②试验方法:按GB/T4857.5要求进行。将集装袋吊起至规定高度,待其在预定状态稳定后,释放集装袋,使其底部垂直冲击跌落地面,容量不大于0.45m3的集装袋还应使用其最薄弱的一面进行跌落试验。
③跌落高度:Ⅰ类包装为1.8m;Ⅱ类包装为1.2m;Ⅲ类包装为0.8m。
④试验合格准则:无内装物漏失,撞击后有少量风装物自封口处或缝合处漏出,但当集装袋被提升至脱离地面后,无进一步泄漏发生,可视为合格。
(2)倒塌试验
①试验设备:吊具及冲击面应符合GB/T4857.5的要求,拽落架活动平板应光滑、平坦、无变形。
②试验方法:将集装袋吊起,放置于规定高度的拽落架上,然后以吊具将拽落架活动平板一端吊起,使样袋顶部任一部位撞击于冲击面。
③倒塌高度:Ⅰ类包装为1.8m;Ⅱ类包装为1.2m;Ⅲ类包装为0.8m。
④试验合格准则:内装物无漏失。撞击后,有少量内装物自封口处或缝合处等部位漏出,但无进一步泄漏,可视为合格。
(3)正位试验
①试验设备:吊具。
②试验方法:将集装袋侧面向下平放在试验地面上,吊起靠近地面1或2个(如果有4个提升部分)提升部位,使之至少以0.1m/s的速度提升到直立状态,并完全脱离地面。
③试验合格准则:集装袋及其提升部位(吊带)无任何危及其装卸、运输安全的损坏。
(4)顶部吊提试验
①试验设备:液压吊提试验机或其他吊提装置。
②试验方法:将集装袋提升部位挂在液压试验机上,缓缓提升样袋,使之完全离开地面,以液压试验机加载,使样袋承受负荷达到最大允许负荷的6倍,并在此负荷下保持5min,如在此期间负荷下降,应随时增加,使之保持恒定。
③试验合格准则:集装袋及其提升部位(吊带)未出现任何影响装卸、运输安全的损坏。
(5)扯裂试验
①试验设备:吊具、刀具、钢尺等。
②试验方法:将集装袋置于地面,在宽面袋壁中部,与主轴线成45°角切割一长度为100mm的切口,然后在样袋上施加一均匀分布的相当于最大允许负荷两倍的负荷,保持5min,移去所加负荷,完全吊离地面,并保持5min。
③试验合格准则:切口的扩大不得超过原切口长度的25%。
(6)堆码试验
①试验设备:堆码装置应达到GB/T4857.3的要求。
②试验方法:按GB/T4857.3的要求进行,堆码时间为24h。
③堆码负荷的计算:堆码负荷按下式(6-1)计算:
(7-1)
式中:P——堆码负荷,kg;h——被试验的集装袋高度,m;W——被试验的集装袋最大允许负荷,kg;H——被试验集装袋允许的堆码高度,通常为3m,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高度计算;H/h——允许堆码件数,不足一件的按一件计。
④试验合格准则:无内装物漏失,集装袋主体未出现危及运输安全的变形。
三、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使用鉴定
1. 鉴定的主要内容
(1)包装使用单位所选用的包装容器是否已经过性能检验,有无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
(2)核查该批包装容器上的包装标记是否与性能合格证上的标记相一致。
(3)根据国际上的有关规定,核查危险货物所使用的包装容器类型是否恰当。
(4)所使用的包装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例如,内装危险货物衬垫材料、封口方法、灌装数量等)。
2. 抽样数量
包装容器使用鉴定抽样数量列表如下(表7-12)
表7-12 抽样数量
报验数量(件) |
样品数量(件) |
1~90 |
5 |
91~150 |
8 |
151~280 |
13 |
281~500 |
20 |
501~1200 |
32 |
1201~3200 |
50 |
3201~10000 |
80 |
3. 各种包装容器的使用鉴定
(1)桶(罐)类包装的鉴定
①闭口桶(罐)类的封闭器螺圈与桶盖配合应达到密封要求,外盖完好无损。密封圈与所半货物相适应,密封良好。
②开口桶(罐)应配以合适的密封圈。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紧箍,应达到密封要求。外盖完好无损。扳手箍应销牢。
③凡用封识的包装件,封识应完好。
(2)箱类包装的鉴定:木箱、纤维板箱,用钉紧固时,钉要钉实。钉尖要扳倒,钉尖、钉帽不得突出。内容爆炸物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爆炸品与钉接触。箱体完好无损,打包带紧箍箱体。
(3)袋类的包装的鉴定
①外包装用缝线封口时,无内袋的外包装应折迭30mm以上,缝线的开始和结束应有5针以上回针或缝线逾留50mm以上,缝针密度应保证内装货物不撒漏,且不降低袋口强度。有内袋的外包装袋封口,缝针密度应保证牢固,无内容物撒漏。
②内包装袋封口要求,不论采用绳扎、粘合或其他型式封口,必须达到内容物无撒漏。
③内包装采用绳扎封口时,排出袋内气体,袋口用绳绕二道,扎紧打结,再将袋口朝下折转用绳绕二道扎紧打结。如果是双层袋,按此法分层扎紧。
④内包装采用粘合封口时,排了袋内气体,粘合缝不允许有孔隙、空洞。如果是双层袋应分层粘合。
⑤所用绳、线还应在与所装危险货物起化学反应,而降低强度。
(4)合格判定标准
①样本均符合技术要求和鉴定方法中相关条款规定,判该批合格。
②样本有一件不符合技术要求和鉴定方法中任何一条相关条款规定,判该批不合格。
返回目录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