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
主讲/辛巧娟

第四十一讲
漫话维修组织文化
我们曾经从企业文化谈到维修文化,阐述了维修文化的多彩性。如果再往下探寻就是维修组织文化了。其实维修组织的建设也因组织文化的不同而异。
国际上建立维修组织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类文化表现,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总经理领导下的经理或总工负责制
多数企业,当最高领导重视设备管理工作时,下面就会设置一个直属的维修经理,以便他随时了解企业设备状态。其金字塔形结构如图41-1所示。

图41-1 维修组织金字塔结构
2、管理、技术与经济三位一体原则
无论处于维修组织的哪个层次,主管负责人都要遇到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问题。因为维修是任务导向的,它必然涉及对人的管理;其工作对象是机器,就会涉及技术;因为是费用有效的,就需要设备经理具有经济头脑。
3、扁平和窄细化的组织原则
组织发展潮流倾向于从多层次到少层次,从多部门到少部门。为什么?少层次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信息变形;少部门可以减少责任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多任务-多技能”的原则,最好一家中型企业的维修管理部门层次不多于3层,部门不多于3个。
4、最佳管理幅度原则
即使是最聪明能干的领导,能够管理的人数也是有限的,约20~30人。因此,在保持组织扁平、窄细的前提下,要注意管理者的管理范畴和幅度。
5、保持最快信息反馈原则
为了正确决策,组织领导要能够从各种信息源得到最快信息反馈。就像一个针孔,很多线穿入其中。这些信息包括策略、计划、设备状态、维修团队、备件、财务、合作伙伴等。维修管理者要把握效率这个核心要素,让信息快速反馈,生产现场即是战场。
6、责、权、利分明原则
维修经理有指挥维修行动的权力,分配维修资源的权力,而且应该对业绩和结果负责。资源、责任和权威性是相互平衡的。没有权力,没有资源也就意味着没有责任。
7、不拘一格,因厂而异原则
企业因行业不同,装备密集程度不同,设备分布不同,规模不同,自动化程度不同而千差万别,组织结构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8、淡化边界,专业覆盖,短路管理原则
人们总在试图分清工作责任界限,其实永远也划不清。就像足球比赛,虽然有分工,所有队员都不会拘泥于分工,全体为了“攻入对方球门,守住己方球门”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维修组织如果能够像足球队,将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主张一专多能;以工序重要度为导向的横向指挥和短路管理。
9、管理重心下移原则
理念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传统管理中高层领导权力大、责任小;当代领导,倾向于责任大、权力小;与之相反,基层领导将被赋予更大权力。生产现场的执行层人员可以掌握更多资源来解决现场和设备问题。
变革也是一种文化。不甘平庸的维修组织不会墨守成规,永远将自己局限在一种模式里。反过来,维修组织变革又是一个困难且敏感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创新,它还牵扯到某些人的利益。什么是变革的时机?当人们付出很大努力都不能使组织绩效得到明显改变,就到了需要组织变革的时机, 如图41-2所示。

图41-2 组织变革时机
组织变革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就是引进和导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这些新方法将引起组织如下的变化:
·新维修管理系统会使MTTR(平均维修时间)改善。
·卓越的人员培训和备件管理体系也将使维修质量和MTTR改善。
·良好的设备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将改善MTBF(平均故障间隔期)。
·恰当的预防性维修策略和机会维修安排,也将改善设备停机对生产的影响,提升OEE(设备效率)。
·卓越的现场设备管理也将改善OEE。
在维修组织文化的指引下,恰当的维修组织重组再造将给维修管理带来活力。系统的维修组织重组再造分为自我评价、原型研究和结果延伸三个阶段,如图41-3所示。

图41-3 维修组织重组再造过程
如同减肥开始要称称体重一样,在组织重组再造之前,首先要做好调研和自我评价,了解到组织缺陷对绩效的影响到底如何。然后就开始新组织原型的设计,尽可能将利弊关系全部分析到位,如何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新组织必须要优于旧组织。
最后就是结果检验、修正和推广扩展。
维修组织设计联系着维修任务、外部资源、价值流分析、自主维修状态、内部维修力量,而且受到企业总体维修策略影响的系统思考过程。维修组织设计的优劣关系着企业的未来设备运行状况和维修费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