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视频展播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下载中心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资料查询:提供国内外与钢桶包装相关的资料,包括行业经典、企业名录、报刊杂志、资料下载等等资料。
  首页-专著选登-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第三十五讲 企业设备维修的最佳资源配置-中国钢桶包装网  

 
 

《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

主讲/辛巧娟

第三十五讲

企业设备维修的最佳资源配置

 

近年来,国际上的专业化、合同化维修逐渐朝着标准合同、长周期合同和从最简单到复杂合同维修服务的趋势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和产品竞争力有关的核心业务。

2)企业离散、矩阵式组织结构呼唤离散、专业、灵活的维修服务。

3)管理者注重生产、产品及其后勤支持系统的柔性化。

4)企业期望维修成本的降低和优化。

企业设备全部设备的分布如图35-1所示。


图35-1 当代企业维修资源组合情况

从图35-1可以看出,企业可以采用的维修资源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际上,专业化维修、合同化维修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趋势,但是否采用外部合同维修,还要根据企业设备实际进行分析比较。不仅比较整体的维修费用,而且要看承包维修公司的经验、实力和信誉。
即使是外包维修,企业也要保留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对承包者的资质进行评价,对维修质量进行鉴定,对维修方案进行评审,对企业的维修策略进行决策,以及参与设备投资决策等活动。

值得指出的是,传统企业对内部维修往往没有合同约束,造成设备故障后的责任不清楚,生产和维修部门推诿扯皮。一些国外企业将外部维修的合同管理方式转接到内部维修管理,把维修的责任和利益明确化,提高了内部维修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保证了维修工期和质量。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维修资源配置方面的一些概念。企业的维修资源一般分为三块,一块是内部专业维修,第二块是内部操作员工的自主维修,第三块是企业外部的社会化、合同化维修。

(1) 内部专业化维修

由本企业专业维修人员承担的维修称为内部专业维修。

(2) 操作员工自主维修

由本企业内部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的小维修活动,如加油、紧固、润滑、调整、换件以及小的解体、诊断和修理称为操作员工自主维修。

(3)外部合同维修

由社会上的专业维修公司或设备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其他外部承包者承担,以双方签署的维修合同为约束的维修为外部合同维修。
经过长期的摸索,国内企业在维修资源配置方面也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对企业而言,高维修技术难度的设备较少,而维修技术难度低但维修频次较高的设备较多,企业设备分布如图35-2所示。


图35-2 企业设备分布和维修资源配置

图35-2中三角形的三个边代表不同维修资源工作量配置,三角形的底边代表员工自主维护工作量比例,从右到左,比例从0增加到100%;右边代表“合同维修”或者外协维修工作量比例,从上到右下,逐渐从0增加到100%;左边代表“专业维修”或者内部专业维修队伍承担的工作量比例,比例从左下到上,逐渐从0增加到100%。图中显示的比例只是某企业实际的配置比例。即自主维护完成工作量的20%,合同维修完成工作量的50%, 专业维修完成工作量的30%。不同的配置比例代表不同的维修状态和维修成本。一般而言,自主维护最经济,合同维修相对经济,内部专业维修最昂贵。

企业设备分布呈现一支双曲线形式,大量设备维修难度较低,少量设备维修难度高。我们主张,高难度、低数量的设备维修由技术外包来承担(企业不必保有一支高技术、高薪酬却是工作量不饱满的专业队伍);最低难度、最低技术的设备维修由劳务外包来承担(这无论从费用上和管理上都可以使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中间分成两块,较高难度,较多数量的设备维修由企业内部维修核心专业队伍来承担,这部分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大,自己掌控更加主动,响应速度更快:较低难度,较高数量的设备由操作员工白主维修来承担,这部分的维修容易掌握,又可以培养员工对设备的关注。根据目前社会化维修的大环境,企业合同化维修、内部专业维修和操作员工自主维修的比例以50%、30%和20%为宜。当然,这个数字随企业性质不同、所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不同、操作员工素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工厂里,维修组织似乎总在变化,有时集中,有时分散。维修资源也总在调整,以前是万事不求人,维修自给自足,企业有五脏俱全的维修团队。后来又走向社会化,企业的设备维修全部外包,自己的维修能力弱化乃至逐渐失去,甚至有一天连谈维修价钱的人都没有了。还有些工厂,换了领导就换了章法,变来变去。

一般,企业应该提倡全员参与的自主维护,保持20%~30%的工作量比例最理想;接着考虑合同化维修,这要依赖于企业所处环境和设备实际,例如处于中心城市,或者通过网络联络,有50%的维修工作可以由外部维修力量来完成。这块工作(50%) 一般又分为两部分:简单工作(例如占30%~40%)和复杂、高难度工作(例如占10%~20%)。简单工作通过劳务外协解决;复杂、高难度却是低频率工作则通过技术外协来解泱。剩余的20%~30%工作量就是由企业内部专业维修队伍来承担。企业要为这20%~30%工作设计、保有和训练一支内部维修队伍。这部分工作往往是企业最经常遇到,工作频率较高,技术难度也相对较高的维修。这一块又称为企业的核心维修能力。

随着国际上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发展趋势,维修外包化己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不少企业的首选。关于外包维修的选择,一般认为:低技能、低频率的工作——外包,从时间成本考虑,用内部专业维修队伍应付偶尔的低技能维修任务是不合算的;低技能、高频率的工作——外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专业维修特长和管理,利用低技能、低价格特点,让企业更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高技能,低频率的工作——外包,因为维修频率低,企业保有专门的高技能维修团队, 却没有饱满的工作任务,而这支队伍的工资成本却比较高,从经济上是不合适的,不如寻求社会上的维修服务商来进行,即使每次维修费用较高也是合算的;高技能,高频率的工作——内包,这也是企业内部的核心维修能力,可以快速应付企业内部频发的维修难题,可以让主流、重要设备在企业自己的掌控之中。

显然,维修外包可以发挥其优势,也自然存在不足。其优缺点比较如表35-1所示。

表35-1 维修外包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灵活

可能选择了糟糕的维修供应商——风险

低投入风险

失去对过程的了解和控制

改善现金流

准备和响应时间可较能长

低潜在劳动力成本

失去对自已设备的了解

充分利用外部专家的知识

无法控制输入和输出

国际上维修外包走过了至少30年的路程,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不少失败的教训。维修外包虽然是发展趋势,但对待维修外包却要经过细致、科学的研究。否则,外包的维修不但会给企业增加成本,也会带来生产、安全、环境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的维修外包都是成功的。造成维修外包失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维修供应商不切实际的服务水平。

·无效、不准确的工作矩阵设计。

·数据不能及时捕捉并与企业共享。

·文化交流和沟通不够。

·双方都不明白这种战略合作意义。

成功维修外包的关键是:

·设计包含清晰规则, 全面、准确的合同。

·汇集所有相关数据且能够有效地评价。

·将服务详细分类。

·建立忠诚的客户数据库。

·要求并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服务。

·充分沟通, 清楚了解双方努力的最终价值。

·确信这对于企业和个人是一件好事。

要保证外包维修成功,无论是发包还是承包企业都应该具有:

·良好信息联络渠道。

·明确的业务策略。

·可度量业务水平能力。

·适合的企业文化。

·卓越的沟通。

 

返回目录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