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
主讲/辛巧娟

第二讲
企业老总一定要懂设备管理
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一把手很多都是由搞工艺、搞技术出身的,这也反映了制造工艺在企业的重要地位。制造,首先就是要能够造出来。记得早期中国的第一只钢桶就是手工制作出来的;早期海尔、科龙的第一台冰箱就是用锤子敲出来的;早期吉利汽车也是这样一点点抠出来的。这记载着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轨迹。
企业由小到大,制造由手工,到半手工,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成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企业。
到了今天,无论企业的一把手是什么出身的,补上设备管理这一课都十分必要, 设备管理是科学管理企业的必要条件。
企业一把手如何认识和看待设备管理呢?
马克思早在100年前就说过,设备是工厂的骨骼、肌肉和血管,如今应该再补充一个——神经传导系统。设备管理工作者肩负企业生产、安全、环保、职业健康重任,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是绿色和保碳经济的先锋,设备管理部门几乎是工厂里最繁忙的部门,企业一把手要对他们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尊重。
优秀设备管理的背后一定有系统的思考和管理平台的支撑。这个平台包含着系统完备性的设计,长远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人-机和谐共处关系是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的前提条件。全员对设备的了解、爱护与维护是最好的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维修人员的事,全员参与是设备管体系成功运行的关键;另外,维修管理是投入而非成本,投入恰当产出最优;设备管理只有形成PDCA(Plan-Do-Check-Act)闭环才能有效。
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使用、检查、维护、修理、改造、更新以及备件管理等活动,都离不开“5W2H”这些基本要素,5W——What(内容),When(时间,周期,机会),Where(位置、区域、部门、车间、设备、部件、零件),Who(作业者、执行人、责任人), Why(工作原理与作业依据);2H——How(作业的方法、手段、流程与工具)和How much(执行标准、基准和范畴)。
所有设备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均需要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这己经被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对于设备的投入要推敲其产生的价值。换一种说法,即所有与设备相关的费用投入,都要评价其费用有效性,寻求综合费用最小化。
设备管理追求的各种目标往往是互相矛盾和顾此失彼的,因此设备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寻找矛盾的平衡点,也就是最佳点,我们称之为综合平衡原则。
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投入的费用包含设置费、维持费和处理费三大部分,三部分费用随役龄变化构成一条类似L型的曲线,我们称之为寿命周期费用曲线。同类型设备随设备可靠性不同,价格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寿命周期费用曲线。企业购置设备不应该仅仅追求一次性投入最小化,而应该寻求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
设备一生故障率变化呈现为一条浴盆状曲线,设备安装伊始,故障率较高,叫初始故障期;接着就进入故障率较低而且乎缓的偶发故障期;随着设备老化,故障率逐渐升高,进入耗损故障期。曲线形如浴盆的剖面,故称浴盆曲线。不同故障期应该设计采用不同的维修和管理策略。
设备在受到外部激发能作用时,很可能内聚能位上升,随后就进入快速性能劣化过程,其轨迹与一般性能劣化曲线不同,是快速下降而非缓慢下降。激发能作用曲线告诉我们,避免外部激发能作用于设备是防止设备强制劣化的重要工作。所谓的外部激发能包括雷电影响、空气污染、超负荷运行、误操作以及异物进入设备等。
按照“维修是投资”的概念,投入是有产出的。投入为零,利润为负;投入过大,利润也为负;投入恰当,利润最佳,达到最大投入产出比。企业不应片面追求维修投入最小,甚至提出维修费用逐年递减的概念,应该以综合费用最小、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设备性能随着设备役龄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曲线类似半正弦波,其中存在着一个劣化起始点,潜在故障发生点(P),功能故障发生点(F)。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间隔期(P-F间隔),是设备预防维修的最佳时机。
以上基本内容我们还会展开阐述,企业的一把于不但应该了解,而且要能够身体力行地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对所属设备管理部门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改变设备管程部门仅仅是生产的从属和服务部门的概念,变服务和被服务型组织为合作型组织,变分工型组织文化为责任型组织文化,将设备部门从窘境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的人机系统环境。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