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桶包装标准应用指南》
编著/杨文亮 辛巧娟
印刷工业出版社
第五章 钢桶标准体系
第四节 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这种条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而企业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然而,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将两个体系较好地结合起来,甚至出现各行其是,互不协调的情况,以致于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却往往感到事倍功半。其实,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只有两者互相协调,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一、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将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质量体系”在 GB/T6583 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中的定义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依据 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它通过对质量有影响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使产品质量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
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有章可循,达到用户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它们都强调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强调质量与效益的统一。而且,它们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为各种不同层次的企业所接受。而且在 GB/T15496《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企业标准体系“有关质量的部分应满足按GB/T 19000系列国家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需要,为建立质量体系提供支持性文件。”在GB /T 1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的引言中指出该标准“所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是对规定的技术(产品)要求的补充(而不是取代)”。这些充分说明两者之间是目的统一、利益共通、相互依存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应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 系看作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当然,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也有其各自的特点。首先在范围和相互包容的程度上有所不同。质量体系主要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的整 个过程,但其主旨是保证产品的质量,比企业标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要相对窄一些;而企业标准体系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领域,我们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一定都是质量保证所必须的,因此企业标准体系比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的范围要大。同时,质量管理体系中所要求的一些内容,也不一定能够纳入企业标准体系之中,比如有关内部质量审核的内容。
此外,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也有所不同。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标准个体,以产品标准为主,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按业务性质分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呈横向排列。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开展质量活动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其基本构思是从技术管理出发,建立相应的保证能力,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纵向展开。
这充分说明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的。企业标准体系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而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支柱。
二、如何协调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质量体系文件的关系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推行GB/T1900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按照这一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这时有的企业完全抛弃已经建立起的一套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另起炉灶,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于抛弃了本企业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如此,有时还会造成文件之间的相互矛盾。而有些企业又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完全照搬该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造成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不符合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例如,某企业在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文件时,将该企业在工作失误承担责任时的奖惩制度标准照搬过来,在程序文件上写出现不合格品,责任者罚款多少等,而未阐述出现不合格时,如何调查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如何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及如何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等内容。
其实,每个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时,既不能完全照搬,又不能完全抛弃,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理顺两者的关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进行适当地取舍,并加入GB/T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把它系统地编制成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 质量体系文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质量体系文件是以质量职能为核心的,它根据所服务的市场、产品类别、生产过程、顾客及消费者的需求,确定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是以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它不仅包括与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的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营销等,还包括能源、卫生、环保、考核等与产品质量无直接关系的管理内容。因此,在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时注意把握质量职能与部门职能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三、产品技术标准与质量体系文件的关系
典型的质量体系文件大致可分为三层,包括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以及具体的作业文件。其中质量手册主要描述质量方针、目标以及各个质量体系要素的一般要求,程序文件主要描述为实施要素所要开展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活动,作业文件主要是描述具体工作的作业指导书。而技术标准中所包括的诸如工艺规程、设计标准、检验标准等都可作为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成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支持性文件。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即使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往往也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GB/T19001 1994《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4.10条要求进货检验和试验“应按质量计划和/或形成文件的程序验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其中所指的“质量计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就包括企业的“原材料检验规程”或类似文件。但是有的企业由于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未制订相应的原材料检验技术标准,或所制定的内容不符合GB/T15497 1995《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的构成和要求》,而造成质量体系的该要素失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技术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标准主要解决为什么做、做什么和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而可操作性可能不强。质量体系文件则还要求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即质量体系文件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将标准转化为质量体系文件时要特别注意在这方面进行增补和完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