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桶包装标准应用指南》
编著/杨文亮 辛巧娟
印刷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常用钢桶系列国家标准
第一节 最小总容量208L、210L和216.5L全开口钢桶
5 材料
5.1 钢桶材料符合GB/T 325.1的规定。
5.2 封闭器材料符合GB/T 13251的规定。 |
【解读要点】
关于钢桶材料的要求请参阅本书第一章。
全开口钢桶封闭箍式封闭器,应按照GB/T 13251-2002执行。嵌入式法兰封闭器,应按照GB/T 13251-2008执行。
关于封闭器标准的解读,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
6 结构
6.1 应符合GB/T 325.1的规定。
6.2 桶身、桶盖和桶底应该根据钢桶用途用厚度足够的钢板制成。 |
【解读要点】
钢桶的基本技术要求,按GB/T 325.1的规定执行,相关解读内容请参阅本书第一章。
钢桶材料厚度的确定,主要根据货物的危险程度、比重大小、运输条件、是否回收再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表2-2为钢桶材料厚度确定的常规方法。
表2-2 钢桶材料厚度确定的常规方法
选定因素 |
选用钢桶 |
货物的危险程度 |
高度危险性货物 |
材料厚度适当厚一些较为保险(1.4~1.6mm) |
中等危险性货物 |
材料厚度中等厚度较为保险(1.2~1.4mm) |
轻度危险性货物 |
材料厚度可稍薄一些较为保险(1.0~1.2mm) |
一般货物 |
材料厚度可薄一些(1.0mm以下) |
货物的比重大小 |
货物比重1.2~1.7 |
重型桶(1.3mm以上) |
货物比重0.8~1.2 |
中型桶或次中型桶(1.0~1.3mm) |
货物比重小于0.8 |
轻型桶(1.0mm以下) |
货物运输条件 |
长途公路运输 |
重型桶或中型桶(1.2mm以上) |
水路运输 |
中型桶或次中型桶(1.0mm~1.2mm) |
水路、公路、铁路联运 |
重型桶或中型桶(1.2mm以上) |
短途运输 |
轻型桶(1.0mm以下) |
出口货物运输 |
重型桶或中型桶(1.2mm以上) |
是否回收再利用 |
一次性使用钢桶 |
轻型桶(1.0mm以下) |
回收再利用 |
重型桶或中型桶(1.2mm以上) |
出口货物,一般回收可能性不大 |
次中型桶或轻型桶(1.0mm以下) |
6.3 桶身通过涨筋或滚压的两道环筋增加强度,位置如图1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允许结构如三道环筋,或者由小波纹代替第三道环筋。
注:优先采用只有两道环筋的钢桶。 |
【解读要点】
桶身上设置两道环筋是标准要求,应优先选用。
桶身上可设置三道环筋,一般来说,靠近桶口的环筋,设置在距离桶口50mm~100mm比较合适。桶口处环筋的设置,主要是考虑桶口的强度,使桶口在运输和装卸中不易变形失圆。如果桶口因不当的装卸导致失圆时,桶盖和封闭箍都将无法安装。
对于钢桶用板材厚度小于1.0mm的全开口钢桶,桶口处设置环筋非常必要。对于钢板厚度大于1.0mm的钢桶,桶口处上是否设置环筋,应根据钢桶拟盛装货物的比重或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也可以采用桶身上设置波纹的结构来代替第三道环筋的结构,这种结构比较少见,除非用户特别提出,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采用这种结构。
【解读要点】
桶盖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平面、凸面或凹面三种。具体选用那种结构,应视钢桶拟盛装的货物性质而定,也可以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通常情况下,可优先选用平面结构。
一般来说,拟盛装的货物为热灌装密封时,由于货物温度下降后,桶内会产生负压,为了阻止桶顶变形,应选用凸面的桶盖结构。而如果货物在贮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体或内压时,为了抵抗内压使桶盖变形,应选用凹面的桶盖结构。
凸起的桶盖结构,有利于减少桶内残余货物,使货物更容易倒出(在不打开封闭箍的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桶盖上设置嵌入式法兰封闭器时,优先选用平面结构的桶盖。
【解读要点】
除非用户特别提出不需要密封圈,可以不设置桶盖密封圈。通常情况下,桶盖上都应设置合适的密封圈。
多数情况下,全开口钢桶密封圈材料优先选用PVC发泡胶。该密封圈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发泡胶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使用时将发泡胶注入桶盖的凹槽内,置入可加热的烘烤设备中,经一定的时间后,发泡胶塑化并在塑化的密封条中均匀地产生微小气泡,使其变成类似海棉状的弹性体。其松软程度与加热的温度及时问成正比。该密封材料几乎适用于所有全开口钢桶的密封要求。
也有用发泡胶制成密封圈,桶盖装配时,再将密封圈放置于桶盖凹槽内进行密封。
具体使用那种密封圈,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拟盛装货物的性质来确定(参照表1-12)。
6.6 封闭箍的结构应既能使钢桶密封又不会对桶口产生损坏。 |
【解读要点】
封闭箍的结构设计,有多种多样的型式,就封闭箍的截面形状来说,常见的V形、U型和圆弧形等;就封闭箍的锁紧结构来说,常见的有螺栓紧固形和杠杆紧固型,其具体的结构型式更是多种多样。
常见的封闭箍,是将杠杆或螺栓设置在桶盖外边,近年来也有将杠杆或螺栓设置在桶盖内部的结构,为的是缩小桶箍的最大外径。如图2-5为新型封闭箍实例。

a)内置杠杆型封闭器

b)插销合页型封闭器
图2-5 新型封闭箍式封闭器实例
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型式,能达到密封要求是第一要求。包括封闭箍的截面形状和箍子的长短等。至于损坏桶口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但也一定要杜绝发生。
国际标准对封闭箍的结构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结构形状和尺寸,这也是目前封闭箍出现多种不同型式的原因。
关于封闭箍的基本要求,国家标准GB/T 13251-2002中有所规定,具体解读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
6.7 如需要桶盖上增加封闭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封闭器装在桶盖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可根据供需协议安装注入口一个或注入口和透气口各一个;
b)封闭器螺纹应符合GB/T 13251中螺纹G3/4和螺纹G2的规定;
c)除供需双方协议规定外,封闭器结构应符合GB/T 13251的规定。
d)封闭器除非自身有防漏性能否则应配置衬圈/垫圈或其他密封元件;
e)金属或塑料桶塞应配置合适材料的衬圈/垫圈。 |
【解读要点】
本标准的所有类型钢桶,都可在桶盖上设置注入口和透气口封闭器。具体是否选择这种结构,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根据标准中“按照GB/T 13251具有螺纹G2封闭器的嵌入应该使中心线尽量垂直”的要求,当需要在桶盖上设置嵌入式封闭器时,桶盖应尽量选用平顶结构,因为凸或凹的桶盖结构,都较难使中心线垂直。
关于本条中对封闭器的具体要求,与闭口钢桶对封闭器的要求相同,具体请参阅本书闭口钢桶相关部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