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专著选登:提供国内外钢桶相关专业著作的网上阅读资源,供行业朋友系统学习资料
  首页-专著选登-安全生产与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及事故案例分析-中国钢桶包装网  

 
 

《安全生产及事故案例分析》

杨文亮 辛巧娟 编著

 

下篇 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章 非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8:违章作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2013年7月15日,华东某制桶厂涂装车间在废气处理设备安装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冒险作业,结果造成触电身亡事故。

1、事故经过

7月15日9时30分,某制桶厂涂装车间正在进行废气处理设备的安装,焊工吕某(男,22岁)和另一位工人,在车间指挥吊车工李某吊起一个3m高的烟筒筒体,准备进行焊接。因筒体比较高大,焊接作业时需要将筒体翻身、竖立,为了求省事、图方便,吕某要求吊车工李某用吊车吊钩将自己吊上去,在多次央求后,李某同意了,将吕某吊到筒体上端的法兰上。过了一会儿,李某看到吕某坐在法兰上一动不动,双手紧握行车吊钩,嘴巴张开,头歪到一边,意识到吕某可能触电了,忙喊下面的职工拉开电闸,生产组长徐某立即切断电源,吕某从筒体上摔下来,头部先落到水泥地面,当即耳朵、鼻子出血,现场人员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后,认定这是一起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职工违章冒险作业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造成这起事故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该车间电焊机漏电,而电焊机与烟筒筒体用搭铁连通,电焊机进线与出线碰头(进线副极与出线接线碰头)。电焊机工作时,由于多次振动,引起两线接触,使出线电位70V变成对地电位208V。吕某被吊车钩子吊上去后,坐在筒体法兰上,人体成为导体与吊车导通,产生电流回路,遭受电击死亡。二是严重违章冒险作业。吕某强行要求吊车工李某用吊车吊人作业,严重违反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吊车工李某不能坚持安全操作规程,对此也负有一定责任。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该厂领导对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检查不力,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不善,电工对电气设备检查粗心大意,给这起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起因在于职工的严重违章冒险作业,设备存在的问题虽然也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两者的性质实际上有所不同。就违章冒险作业而言,起重机械吊人作业,不仅是安全规程明确规定不允许的,而且也是安全常识,在企业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中都有这样的内容。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之后,仍然出现严重的违章冒险作业行为,并最终酿成事故,说明企业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车间和安全管理部门负有重要的责任。

4、防范措施

(1)对这起事故进行认真的反思,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尤其是重要的规章制度必须反复讲,使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切实遵守。

(2)生产车间应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督促工作;加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对违章违纪人员必须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留下后患。

(3)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认真履行设备管理部门职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检查制度,强化对设备、设施的日常监督检查与考核,并针对事故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

 

案例9:清理配电柜触电烧伤事故

2003年9月28日,华东某制桶厂为了迎接国庆前的安全检查,全厂打扫卫生,一名电工在清理配电柜灰尘时,不慎触电烧伤。

1、事故经过

9月28日,某制桶厂为了迎接国庆前的安全检查,全厂打扫卫生,搞安全文明生产。按照工厂的安排,电工赵某某负责清扫所有配电室、配电柜和配电箱的卫生,准备迎接安全检查。上班后,赵某某清扫了车间的配电室的配电柜和配电箱,然后拿起毛刷到2号配电柜后面,清扫空气开关三相铝排母线间的尘土,在清扫中只听“砰”的一声,全厂顿时停电。厂长以为供电局停电,忙到配电室查看,只见屋里烟雾弥漫,配电室2号配电柜的铝排被烧断,赵某某上身穿的的确良衬衣烧得卷缩在一起,衣服烧焦了一半,右手、右臂、右胸、右腋下和脖子大面积烧伤。厂长立刻派人将他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为2度烧伤。

2、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工赵某某使用的毛刷绑有金属护套,在清扫尘土时,由于母线间的空间小,金属护套碰到了三相电源中的一相,发生了短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工赵某某在清扫时,既没有拉闸作业,也没有安全监护人,又没有正确穿戴好电工应穿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致造成这起烧伤事故。

3、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从事故发生的过程来看,麻痹大意应该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是非正式作业,只是打扫卫生,思想上放松警惕,也就没有按照规定去做,正是在这种思想放松、麻痹大意的状态下发生了事故。应注意的是,许多事故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电工是特殊工种,又是危险工种,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4、防范措施

一是要加强电工及相关作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电气作业技术水平和电气安全水平。二是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案例10:违章焊接作业引起特大火灾事故

2009年5月16日,华南某制桶厂涂装车间,发生一起违章焊接作业引起的特大火灾事故,过火面积278m2,直接财产损失500万元。

1、事故经过

5月16日上午,制桶厂涂装车间里,副厂长奚某某、职工单某某,应涂装线制造单位工程师孟某某的要求,对喷漆室脱落的链条进行修理。进行修理时,在没有得到批准动火的通知,又没有安全监护人员在场监护,也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本人未持特种作业证的情况下,3人不听劝阻,违章动火作业,用电焊焊接喷漆室脱落的链条部件,致使焊渣从未遮挡好的空隙溅落到喷室内下面地沟内,引燃地沟内的积漆,从而导致这起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附近消防队立即出动2台消防车、7名专职消防人员赶赴现场灭火;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调派12台消防车、40名消防队员先后赶到现场灭火。到10时15分,火势得到控制,10时20分大火基本扑灭。

2、事故分析

事后经事故调查组确认,造成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制桶厂奚某某、单某某在涂装车间喷漆室违章动火进行电焊作业时,焊渣溅落到喷漆室门内的栅格板下面地沟的积漆上,引燃积漆造成火灾发生。造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制桶厂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管理不到位,在火灾危险场所动火,未严格执行动火制度,未落实防火安全防范措施。事故之后,事故当事人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严肃的处理。

3、事故教训

这起特大火灾事故,是钢桶制造企业中损失巨大的一次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厂在安全生产管理和消防工作上存在严重问题。一是企业的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二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看似健全,但监督不严,实际执行中不能坚持必要的工作程序,制度形同虚设,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绝。三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不广泛、不深入,企业职工安全生产观念不强,安全素质不高。

4、防范措施

该企业在事故发生后,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和消防工作,加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来的不安全因素限期整改;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案例11:饮酒上岗不听指挥受伤事故

2000年2月27日,东北某制桶企业在夜班生产过程中,发生一起因饮酒上岗造成右脚受伤的事故。

1、事故经过

2月27日15时左右,该企业一名临时工李某来接班,工段长发现他喝了酒,便命令他16时的班不要上了,随后安排另外2名工人代替李某上岗工作。17时下班前,工段长巡回检查时,没发现李某在本生产区域。21时20分,顶替李某的2名工人同时离岗去吃饭,此时设备正在运行。饭后回来,其中一人发现此时的李某双脚已掉在慢速转动的上桶机链条里,于是立刻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并向当班领导报告。闻讯赶来的众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将李某救出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李某的右脚被严重绞伤。

2、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李某上岗前违章饮酒,这应该属于严重违章行为。二是当李某被工段长停止上岗之后,又未经允许擅自上岗。可以这样讲,这起事故的发生李某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企业应该总结的教训,是平时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所形成的违章意识。

3、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暴露出该企业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的问题。据了解,该企业包括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齐全,但执行得并不严格。规章制度执行得不严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上岗前不准饮酒,凡是上岗前饮酒的,一律停止作业,并且给予严厉的处罚。应注意的是,在原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了酗酒或者醉酒导致伤亡的,不能认定为工伤。这一点,企业应在安全教育中讲解清楚。二是按照制度规定,非本岗位人员和不在岗的本岗位人员不得乱动设备。岗位工人应经常对所辖设备进行巡回检查,非本生产区域内人员,不得在本生产区域内滞留;在班时间不得脱岗。按照这一规定,李某没有资格出现在生产区域,也不应该出现在生产区域,如果出现了,说明规章制度在具体的执行中存在着漏洞,这正是企业需要改进之处。

4、防范措施

一是以这起事故为教材,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纠正,对严重违章行为必须予以严厉处罚,绝不能姑息迁就,应该认识到,任何姑息迁就都是在制造事故。

 

案例12:违章搬运造成挤压事故

1996年9月6日,华东某制桶企业在搬运设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现场指挥作业的一名副总经理被设备挤压身亡。

1、事故经过

9月6日,某企业购进了2台冲床设备和4台制桶中段设备,由4只集装箱运至该厂。该企业副总经理周某某,指挥几名职工进行装卸作业。当将第1台设备拖至集装箱外1/4时,铲车驾驶员准备利用铲车来调正设备上方一头位置,周某某自己到车间推了一辆手动液压车放于设备底部,就在向右移动的一瞬间,突然设备向右侧倒压。当时周某某和另一人均在车厢右侧,工作位置不当,无法避让,周某某被挤压在手动液压车与集装箱右侧提板之间,无法动弹。现场人员急忙进行抢救,抬起手动液压车,将人救出,并立刻送往医院,但因肝脏破裂,抢救无效而死亡。

2、事故分析

在这起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周某某作为公司负责人,在卸货过程中采用口对口的传令手法,由于周某某在右面,另一人在厢内进行口令传递,从时间上讲,一旦发生意外铲车司机来不及听到指令,作出反应。二是使用的装卸设备不当,公司只有2T铲车,但设备都超过2T多,且无其他辅助设备,变成小车拖大件埋下事故隐患。三是铲车司机在以前的单位开过铲车,但实际并没有正规受训,所以属无证操作。四是由于企业新建,安全管理的制度、机构不健全,这次搬运设备又是偶然行为,无论组织者还是操作者,对此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尤其没有安全可行性的操作方案。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节省装卸费用而自行装卸,结果却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故。

3、事故教训

在这起事故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周某某在不具备自行装卸条件的情况下,冒险作业的心理因素。冒险作业的直接原因是节省费用,节省费用就等于增加利润,这一点对于许多企业领导者都有诱惑力,尤其是在情况不复杂的条件下,也就是非专业的条件下,许多企业领导者可能都会选择自己干。二是有关的知识、经验因素。这起事故的发生,与周某某的装卸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有关,因此在组织和指挥上都存在着问题,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这起事故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当领导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明显不足时,不要为了节省费用而去冒险作业,其结果将是十分危险的。

 

【返回目录】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