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资料查询:提供国内外与钢桶包装相关的资料,包括行业经典、企业名录、报刊杂志、资料下载等等资料。
  首页-循环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下的包装回收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下的包装回收体系—中国钢桶包装网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下的包装回收体系

文/唐艳菊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单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我们协会这几十年,1992年成立的,一直是专注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个行业。刚才毛主任在,我们跟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包括环保部都是密切的去支持他们,配合相关主管部委的工作。我们下面的企业,整个再生资源行业是做资源从回收开始到分解、加工,到最后成产品,再到下面做细分的钢铁、纸、玻璃,是另外一个行业了,我们中间把废弃的东西转为资源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之前看到主题是碳达峰、碳中和,我今天是来学习的,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怎么样去参与,怎么贡献行业的力量,一直没有头绪,也没有深入的去研究过。今天先跟大家说一下整个我们再生资源体系是什么样的,后面也是提了几个问题,想跟大家去请教一下。

这是刚才毛主任说了,四号文,我们全行业都在围绕四号文去落实,去推进。十一条是说我们的,十一条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第一句话,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我们协会从15年就开始推这个事情。我们感觉到整个从垃圾分类提出开始,后续一定会涉及到两个行业在某些节点的协作。这是各地都在践行的一种模式。

剩下几个,一个就是生产者责任延伸,一个就是家电,还有回收的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包括加强循环利用,我读了十一条之后,都点到了,我个人理解它是从体系建设来抓,每句话说的都是怎么样健全完善资源回收的体系,从体系的角度去讲的,而不是前几年打造基地,打造园区,打造回收站点,现在是说从体系建设上来提高它的资源回收利用率。

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跟大家去表达一个观点,为什么要推两网融合?因为可回收物回收的效率是垃圾减量的关键。生活垃圾分类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探讨,是文明习惯行为的养成还是要垃圾减量,还是要垃圾减量为主。

可回收物我们也是跟踪了很多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各个大类的组分,可回收物回收量,我说的35是从居民家里面出来,上门回收两桶一袋,比较了一下小区其他的厨余,其他有害垃圾的量,可回收物的量能占到35%。因为大家数据不可得,把厨余垃圾加进来。可回收物妥善回收了,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值。减量是关键,也不是我们提出,几年前我们在想是不是去论证什么样的一个体系是最经济、最可持续的,现在各个地方企业自己也走出来了。全品类、全流程、可溯源的新型的回收处理体系,是符合管理要求的,也符合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

什么是全品类、全流程、可溯源呢?全品类,可回收物大类可以分两个性质,一个就是能卖出去的,你摆在那儿,一堆人会过来分捡,中国的垃圾分类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市场化的,没有值钱的东西扔到填埋场去,都是被社会分解了,有这样一些回收大军在这里。但是现在出来的是低值可回收物,低值是相对的概念,当收益不足以覆盖全链条成本的时候,就成低值了,典型的就像玻璃、混合塑料、纺织品。全品类就是让一家企业全收,用他高值的经济收益来弥补他低值的亏损。但是现在往往政府是分开的,再生资源高值那部分就社会化,谁能收谁就收走了,低值那部分找一些企业托底,而且还不给钱,这样不可持续。全品类,一定要肥瘦通吃,高值低值都收,这样才能让企业自己去平衡这个成本。

全流程,就是全链条的从前端回收到中间的分拣、加工,直到分拣中心,都是一家企业,利用的就不要了,利用就是另外一个生产环节了。加运输,全都是一个企业来做,改变原来这个环节大家不太熟悉这个行业的,这个环节是四到五个环节的主体在做,每个环节都要再交一次,所有的利润成本,成本省不省要看企业运营的条件,但是收益绝对是已经破碎化了。这样的话,全部的收益内部化,让它的经济效益是最大化的。

可溯源,可溯源是解决很多问题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刚才刘博士说的,为什么再生资源数据信息不可得,这么多散的点,最终数据从哪里来?而且全都是非企业主体,如果是一家企业,像虎哥或者规模化企业,政府让他去建立平台,他就必须把所有的数据给政府,否则他不能获得购买服务,平台就建起来了,方便管理。同时确认他的责任在哪里,也能说明你是区里出来多少,街道出来多少,是一个全流程的处理体系。

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体系这么重要,今年陆续开始分节点的会出政策,商务部今年这个,是我们协会起草的,《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原来标准的名称就叫《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绿色我们加了三年,这是跟着毛主任那边学的。原来流通领域绿色只是在流通的商场的,我们在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这块没有加绿色。因为绿色工厂出现之后,原来分拣中心大量的被拆,就是因为它不合规,环保不合规,你刚才说的合规、环保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我们再生资源这个行业前几年是高标准、高要求,根本就不符合这个。

我们特意强调了一下,修了三年,这个标准今年终于发布了。一出来社会反响特别大,关注分拣中心的合规性,一定要让规范的企业冲到市场主体,去承担相应的体系建设的任务,所以酒吧相应的标准强调了,也增加了生活源分类后回收物去承接的功能。就是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完全打造成服务于城市固废服务一个重要的节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也是我们做了三年的一个结果。

后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各地方政府在推动全链条回收体系建设的一些举措,我们最熟悉北京,我们跟踪北京跟踪了四五年的服务。北京市今年了一号文,题目就是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我们张主任特别清楚,天天市里面都在想办法贯彻这个文件,抓各区的体系建设。

从分类驿站开始到中转站到分拣中心,北京市是我们所知的全国各个城市里面把分拣中心落实到土地供应里面唯一的一个城市,已经列到规划里了,有16个分拣中心。我列举了一下一号文的一些条款,关键字眼就是鼓励规模化企业全链条运营,允许政府做特许经营,加强分拣中心相应设施的建设。上海走的比较早,全体系,每个区几个主体企业做,也是一个企业做全程。南京我们去调研,也是投收运储一体化,每个环节都要走政府购买服务,去招投标,不是招标内的企业不能做。

后面是前面几个城市的一些政策上的引导,顶层设计,下面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典型企业是怎么做的。

在北京有两家企业很有名,就是行业内的,现在在做整个体系的,一个是华京源,也是我的一个兄弟单位,中国再生资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他传统就是做末端分拣中心经营的,这四五年在前端做。现在在北京延庆区、通州区、丰台区包括西城一部分都是华京源在做主体企业,建立了三级回收体系。从它社区的分类驿站开始布,然后到中转站,到末端的分拣中心,全链条的在运营,而且高值低值都收。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种模式,但是华京源面临很多问题,企业已经提前支付了太多的成本。

这两天圈里面都在传虎哥,虎哥他这个老板原来做家电拆解的,会员都是十几年的老会员。他是走垃圾分类这块走得最超前的,现在做成一个明星企业,我们也是经常交流,虎哥说如果没有政府购买服务,我虎哥踏不出去半步。只有政府购买服务的标的,我们才能出去,就是这样的。政府要求企业做的已经不光是收再生资源那么简单了,是要把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居民引导,所有的设施建设全都出来,没有钱,没有政府的补贴,企业自己很难可持续运营下去。

海淀物回是海淀区的国企,他现在的模式是只收低值。他原来末端有分拣中心的,现在他做物业经营的分拣中心,自己直接运营,就做低值大件。低值大件体系建起来以后,可以往上附加其他的可回收物了。但低值这儿是由区政府兜底,给他相应的财政补贴。

还有就是我们熟悉的爱分类,爱分类也是两栖类企业了,现在在环卫里面也是做的非常优秀,非常好。这是我们供销社系统内部的企业,我们协会是供销社直属的一级协会,我们下面所有的各区供销社的企业都在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事情。浙江环强这家企业是在三四年前在区里面做全产业链的运营,运营的非常好,政府也是根据减量化来给他补贴。

时间关系,想说一下现在全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关键节点的思考。

意义说过了,不再说了。关键是什么?首先是否企业具备再生资源运营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不是都给到你了,他能把再生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可能他实现不了盈亏平衡政府要看他是否具备这种能力。第二是政府这方面,你是否授予了特许经营的权限,如果他不是一个区域拿到一定规模的经营权的话,他是很难盈亏平衡的。还有就是你是否给他规范了外部的经营环境,如果不做到这一点,政府就要一直补这个企业。因为外地一直有游商存在,他根本就拿不到价值高的资源。第三从企业层面自身去考虑的,产业链中很多地方不应该自己直接经营的,要比较一下成本收益,有时候就要合作,怎么把现有的社会上的游商去整编它,怎么和各个品类的运营商去搭平台,一家企业做不了全链条所有的事情,要进行整合。我们今天也在说虎哥这个事,政府出钱,政府什么事该出钱,什么事不该出钱,其实是特别基础的一个课题研究。再生资源从五几年开始,政府说全国要大力倡导回收,已经存在的一个行业,突然之间大家觉得要钱补才能干,政府过不来这个劲。我们要把它掰清楚,你让我干的哪些事情是我原来本行业能干的,哪些事情是你附加给我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是要厘清的。

最后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碳排放,刚才一开场听唐总说完之后,那个环节时间短,大家不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大家都对唐总的话题感兴趣,但是时间太短,没办法深入交流。

我们再生资源行业从16年开始,碳交易试点的时候大家都在想怎么才能参与进去,冥冥中感觉我们是一个减碳减排的行业,应该所有人从我们这儿买。但是我们咨询了几个相关的机构,说你这个方法学、基准线都不明确,可能核算出来也不可以。这个事就搁置了,现在在这么一个大的政策的导向下,我们想重新再去启动研究。第一个定论就是我们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肯定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2020年的回收量是3.7亿吨,后面会有单位量减排,我来之前从其他资料上找的。第二个就是我们评价体系有待建立。是不是要靠国际的方法学,还是我们自己开发设计出来一套评价体系。第三个就是刚才刘博士说的,我自己也认识到,我们数据不健全,统计体系不健全。但是我觉得随着新的体系的建立,我们统计体系这五年是能建立的,这五年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好好做一做。

最后分享一下,来之前也是临时抱佛脚,说一下碳排放的效应,本身我兼着废纸分会的负责人。我们之前研究过,一吨废纸它的环境效益,能减少多少大气污染,减少多少排放,能减少5.42吨的二氧化碳。包括废塑料也是查到一些资料,有这样一些减排的效益,这是之前跟踪了几个单位的职场,包括整个全过程生产的时候有些数据,我们专门请了一个高校老师研究过。

最后也是特别感谢这个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够多交流,我也想后续跟大家请教一些问题。谢谢!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