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介绍】立式落盖机及立式落盖系统
文/范升
申请号:CN202020712743.2
公开号:CN212269408U
IPC分类号:B67B7/46
发明人:范升;成辉
专利权人:博瑞(江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落盖机及立式落盖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桶身切掉长度,提高翻新钢桶容量的设备。该落盖机包括机架、下压盘、下压盘驱动机构、托盘、托盘旋转驱动机构、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切边单元及下压盘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下压盘驱动机构与下压盘连接驱动下压盘移动;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与托盘连接驱动托盘旋转;下压盘与托盘相对设置;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该设备利用开缝刀、扒缝刀、展压刀及切刀的协同作用,将桶的卷口打开成卷桶前的桶盖和桶身,减少了桶身被切掉的长度,保障了翻新后桶的容量,有利于多次翻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下压盘、下压盘驱动机构、托盘、托盘旋转驱动机构、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切边单元及下压盘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与所述下压盘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托盘连接驱动所述托盘旋转;所述下压盘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单元包括开缝刀头、开缝刀架及开缝驱动机构,所述开缝刀头安装于所述开缝刀架上,所述开缝驱动机构与所述开缝刀架连接带动开缝刀头插入桶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缝单元包括扒缝刀头、扒缝刀架及扒缝驱动机构,所述扒缝刀头安装于所述扒缝刀架上,所述扒缝驱动机构与扒缝刀架连接驱动所述扒缝刀头插入桶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压单元包括展压刀头、展压刀架及展压驱动机构,所述展压刀头安装于所述展压刀架上,所述展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展压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展压刀头插入桶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单元包括切边刀头、切边刀架及切边驱动机构,所述切边刀头安装于所述切边刀架上,所述切边驱动机构与所述切边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切边刀头切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落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缝驱动机构、扒缝驱动机构、展压驱动机构及切边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为电驱动机构。
7、一种立式落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移位单元、立式落盖机、桶输送机构、托桶架及卸盖机构;所述立式落盖机位于落盖工位处,所述桶输送机构位于上桶工位处,所述托桶架及卸盖机构位于卸盖工位处;所述桶移位单元包括移位拖车及移位驱动机构,所述移位拖车上安装有抱桶夹、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及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所述移位驱动机构与所述移位拖车连接驱动所述移位拖车移动;所述立式落盖机包括机架、下压盘、下压盘驱动机构、托盘、托盘旋转驱动机构、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所述移位拖车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切边单元及下压盘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与所述下压盘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托盘连接驱动所述托盘旋转;所述下压盘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落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盖机构包括卡具、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和移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卡具连接,所述抓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抓住桶盖,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前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落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及移位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落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
说明书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桶翻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拆卸立式钢桶桶底盖的落盖机及其组成的立式落盖系统。
2、背景技术
废旧钢桶在储存时采用立式存放,流态物料积聚在桶底。为了便于清理桶内的污物和桶的改型,需要将桶底盖拆下。
目前所用的切盖机是采用切刀直接从卷口的根部直接切下,由于桶身被切掉2cm,影响了翻新后桶的容量,更不利于多次翻新。
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桶身切掉长度,有利于提高翻新钢桶容量的立式落盖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减少桶身切掉长度,提高翻新钢桶容量的立式落盖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式落盖机,包括机架、下压盘、下压盘驱动机构、托盘、托盘旋转驱动机构、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切边单元及下压盘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与所述下压盘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托盘连接驱动所述托盘旋转;所述下压盘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开缝单元包括开缝刀头、开缝刀架及开缝驱动机构,所述开缝刀头安装于所述开缝刀架上,所述开缝驱动机构与所述开缝刀架连接带动开缝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扒缝单元包括扒缝刀头、扒缝刀架及扒缝驱动机构,所述扒缝刀头安装于所述扒缝刀架上,所述扒缝驱动机构与扒缝刀架连接驱动所述扒缝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展压单元包括展压刀头、展压刀架及展压驱动机构,所述展压刀头安装于所述展压刀架上,所述展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展压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展压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切边单元包括切边刀头、切边刀架及切边驱动机构,所述切边刀头安装于所述切边刀架上,所述切边驱动机构与所述切边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切边刀头切边。
所述开缝驱动机构、扒缝驱动机构、展压驱动机构及切边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为电驱动机构。
一种立式落盖系统,包括桶移位单元、立式落盖机、桶输送机构、托桶架及卸盖机构;所述立式落盖机位于落盖工位处,所述桶输送机构位于上桶工位处,所述托桶架及卸盖机构位于卸盖工位处;所述桶移位单元包括移位拖车及移位驱动机构,所述移位拖车上安装有抱桶夹、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及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所述移位驱动机构与所述移位拖车连接驱动所述移位拖车移动;所述立式落盖机包括机架、下压盘、下压盘驱动机构、托盘、托盘旋转驱动机构、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所述移位拖车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切边单元及下压盘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与所述下压盘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托盘连接驱动所述托盘旋转;所述下压盘与所述托盘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扒缝单元、展压单元及切边单元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卸盖机构包括卡具、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和移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卡具连接,所述抓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抓住桶盖,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前后移动。
所述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及移位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
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落盖机具有开缝、扒缝及切边的结构设计,利用开缝刀、扒缝刀、展压刀及切刀的协同作用,将桶的卷口打开成卷桶前的桶盖和桶身,减少了桶身被切掉的长度,保障了翻新后桶的容量,有利于多次翻新。
4、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系统的主视图;

图3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系统的俯视图。

图4
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A-9、下压盘A-2、下压盘驱动机构A-1、托盘A-4、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及切边单元A-8。所述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切边单元A-8及下压盘驱动机构A-1安装于所述机架A-9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A-1与所述下压盘A-2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A-2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与所述托盘A-4连接驱动所述托盘A-4旋转。所述下压盘A-2与所述托盘A-4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及切边单元A-8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缝单元A-3包括开缝刀头、开缝刀架及开缝驱动机构,所述开缝刀头安装于所述开缝刀架上,所述开缝驱动机构与所述开缝刀架连接带动开缝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扒缝单元A-6包括扒缝刀头、扒缝刀架及扒缝驱动机构,所述扒缝刀头安装于所述扒缝刀架上,所述扒缝驱动机构与扒缝刀架连接驱动所述扒缝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展压单元A-7包括展压刀头、展压刀架及展压驱动机构,所述展压刀头安装于所述展压刀架上,所述展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展压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展压刀头插入桶缝。
所述切边单元A-8包括切边刀头、切边刀架及切边驱动机构,所述切边刀头安装于所述切边刀架上,所述切边驱动机构与所述切边刀架连接驱动所述切边刀头切边。
所述开缝驱动机构A-3、扒缝驱动机构A-6、展压驱动机构A-7、切边驱动机构A-8采用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优选采用油缸驱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采用由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及传动轴组成的电驱动机构。
将桶移至托盘A-4上,桶的中心与托盘A-4的中心重合。下压盘A-2在下压驱动机构(油缸)A-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下压盘A-2与托盘A-4配合将桶固定在托盘上。启动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带动桶自转,开缝刀头在开缝驱动机构(油缸)的作用下压入卷口缝隙,使卷口与桶身产生了间隙。转动几圈后,扒刀驱动机构(油缸)带动扒刀刀头插入间隙继续扩大间隙并沿轴向拔压卷边,使卷边部分展开。转动几圈后,展压驱动机构带动展压刀头进入已经部分展开的缝隙继续展开并沿轴向拔压卷边。最后,切刀驱动机构驱动切刀刀头与桶身上的少量死边处,将桶身切开,由于桶盖凸出部分还在桶身里,桶身不会移位,死边与桶盖相连。托盘A-4停转,所述开缝驱动机构A-3、扒缝驱动机构A-6、展压驱动机构A-7、切边驱动机构A-8复位,使得开缝刀头、扒缝刀头、展压刀头及切边刀头复位。将桶盖取下。
为了实现整体作业,上桶及卸桶盖采用机械操作。
本实用新型立式落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包括桶移位单元、立式落盖机A、桶输送机构6、托桶架7及卸盖机构8。所述立式落盖机A位于落盖工位处,所述桶输送机构6位于上桶工位处,所述托桶架7及卸盖机构8位于卸盖工位处。本实施例中的桶输送机构6采用链式输送机。所述桶移位单元包括移位拖车1及移位驱动机构4,所述移位拖车1上安装有抱桶夹2、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5及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3,所述移位驱动机构4与所述移位拖车1连接驱动所述移位拖车1移动。所述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抱桶夹2抱紧或松开钢桶。所述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抱桶夹扭转一定角度,使桶由立式转成卧式。根据使用需要可以设置两组桶移位单元,分别位于上桶工位及落盖工位。所述立式落盖机A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A-9、下压盘A-2、下压盘驱动机构A-1、托盘A-4、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及切边单元A-8。所述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切边单元A-8及下压盘驱动机构A-1安装于所述机架A-9上。所述下压盘驱动机构A-1与所述下压盘A-2连接驱动所述下压盘A-2移动。所述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与所述托盘A-4连接驱动所述托盘A-4旋转。所述下压盘A-2与所述托盘A-4相对设置。所述开缝单元A-3、扒缝单元A-6、展压单元A-7及切边单元A-8沿桶底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移位拖车1与所述机架A-9滑动配合。
所述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及移位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优选采用油缸。
所述卸盖机构包括卡具、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和移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卡具连接,所述抓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抓住桶盖,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卡具前后移动。
所述抓紧驱动机构及移动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气动驱动机构,优选采用油缸。
桶从上一工位由桶输送机构送过来,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油缸)驱动抱桶夹将桶抱起,移位驱动机构动作将桶移至托盘上,桶的中心与托盘的中心重合。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油缸)复位,抱桶夹将桶松开。下压盘A-2在下压驱动机构(油缸)A-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下压盘A-2与托盘A-4配合将桶固定在托盘上。启动托盘旋转驱动机构A-5,带动桶自转,开缝刀头在开缝驱动机构(油缸)的作用下压入卷口缝隙,使卷口与桶身产生了间隙。转动几圈后,扒刀驱动机构(油缸)带动扒刀刀头插入间隙继续扩大间隙并沿轴向拔压卷边,使卷边部分展开。转动几圈后,展压驱动机构带动展压刀头进入已经部分展开的缝隙继续展开并沿轴向拔压卷边。最后,切刀驱动机构驱动切刀刀头与桶身上的少量死边处,将桶身切开,死边与桶盖相连。托盘A-4停转,所述开缝驱动机构A-3、扒缝驱动机构A-6、展压驱动机构A-7、切边驱动机构A-8复位,使得开缝刀头、扒缝刀头、展压刀头及切边刀头复位。抱桶夹夹紧驱动机构(油缸)驱动抱桶夹将桶抱起,移位驱动机构动作将桶移至卸盖工位,抱桶夹扭转驱动机构动作将桶旋转一定角度由立式转成卧式,放置在卸盖工位的托桶架上。移动驱动机构(油缸)将卡具的卡爪送到桶前,卡爪在抓紧驱动机构(油缸)的驱动下抓住桶盖,移动驱动机构后移,将桶盖与桶分离。移位驱动机构复位,抱桶夹回到上桶工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