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工艺技术:为您提供最新最实用的工艺、技术、质量及设备信息,致力于解决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首页-工艺技术-提高200L钢桶表面喷涂质量的工艺研究提高200L钢桶表面喷涂质量的工艺研究-中国钢桶包装网  

 
 

提高200L钢桶表面喷涂质量的工艺研究

郑艳(锦州石化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L钢桶表面喷涂质量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改进喷涂前处理工艺,即增加磷化过程,使钢桶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显著地提高漆膜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能,降低漆膜脱落;将人工喷涂改为机械自动喷涂,杜绝了流挂现象的发生,保证钢桶表面漆膜厚度及均匀度,开辟了喷漆制桶新工艺。

关键词:钢桶;表面喷涂;磷化处理

自1982年建厂以来,我公司一直生产单一产品200L镀锌桶。随着钢桶行业不断发展,降低成本和保证环保促使市场对喷漆桶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适应这一变化,保证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我公司于2011年筹建了半自动喷漆生产线,从而增加了喷漆桶品种。产品批量生产后,打开了部分销售市场。但喷漆桶漆膜脱落、流挂、漆膜厚度不均等问题困扰着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份额的拓展。为此,我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究,同时借鉴汽车制造业喷涂工艺及同行业喷涂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工艺改进措施:①增加磷化过程,使钢桶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显著地提高漆膜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能,降低漆膜脱落,使喷漆合格率由原来的87.1%提高到99%;②将人工喷涂改为机械自动喷涂,杜绝了流挂现象的发生,保证钢桶表面漆膜厚度及均匀度。采用自动喷漆后漆膜厚度合格率达100%,从而开辟了喷漆制桶新工艺。

1 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1.1 钢桶半自动喷漆工艺流程

待喷钢桶→碱洗→水洗→烘干→喷漆→烘干→下件→入库。

1.2 存在质量问题

对2013年1月份喷漆桶产品质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2013年1月份喷漆桶生产情况统计

日期

产量

一次合格数

一次合格率

1.6

100

80

80%

1.7

150

125

83.3%

1.8

150

130

86.7%

1.9

120

100

83.3%

1.10

150

137

91.3%

1.13

150

130

86.7%

1.14

100

83

83%

1.15

150

134

89.3%

1.16

100

88

88%

1.17

100

90

90%

1.21

150

135

90%

1.22

100

87

87%

1.23

100

94

94%

合计

1620

1411

87.1%

从一月份生产情况统计表1中可以看出,一次合格率很低,仅为87.1%。

在影响喷漆一次合格率的因素中,漆膜脱落、漆膜厚度不均、流挂等因素占很大比例。见表2:

表2 不合格项所占比例

序号

项目

不合格数

占不合格品百分数

1

漆膜脱落

69

40.3%

2

漆膜厚度不均

60

35.3%

3

流挂

21

12.4%

4

其它

20

12%

5

合计

170

100%

从表二可以看出,漆膜脱落、流挂、漆膜厚度不均为喷涂质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确认以上三项为喷涂质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想提高喷涂质量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1.3 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漆膜脱落。从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前处理工序中只有碱洗,水洗过程,这样处理后的钢桶外表面虽然清洁,但钢桶表面漆膜附着力不强,漆膜烘干后易脱落造成漆膜脱落等不良缺陷,使漆膜外观质量差。

调整喷涂前处理工艺,在碱洗、水洗后加磷化工序,可以提高漆膜附着力。

(2)流挂、漆膜厚度不均。半自动人工喷漆走枪不均,与工件距离及喷射角度不稳定。

用自动机械喷漆替代半自动人工喷漆,确定最佳喷漆工艺参数。

2 提高漆膜附着力工艺研究

为增加漆膜附着力,减少漆膜脱落,我们改变了前处理工艺,新工艺中增加了磷化工序。新工艺如下:

待喷钢桶→碱洗→水洗→磷化→水洗→烘干→喷漆→烘干→下件入库。

2.1 磷化原理

工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钢铁件浸入磷化液(由Fe(H2PO4)2、Mn(H2PO4)2、Zn(H2PO4)2组成的酸性稀水溶液,PH值为1~3,溶液相对密度为(1.05~1.10)中,磷化膜的生成反应如下:

3Zn(H2PO4)2=Zn3(PO4)2↓+4H3PO4

或 3Mn(H2PO4)2=Mn3(PO4)2↓+4H3PO4

2.2 涂装前磷化作用

(1)增强涂装膜层与工件间结合力。即增加漆膜与钢铁工件附着力。

(2)提高涂装后工件表面涂层的耐蚀性。即增加漆膜与钢铁工件防护性。

(3)提高装饰性。

2.3 磷化液的选择

(1)磷化膜组成。磷化膜为闪烁有光,均匀细致,灰色多孔且附着力强的结晶,结晶大部分为磷酸锌,小部分为磷酸氢铁。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或锌钙系及铁系。磷化膜单位面积质量为0.2~1.0 g/m2(用于较大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1~5g/m2(用于一般钢铁件油漆底层);5~10g/m2(用于不发生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锌铁比例取决于溶液成分、磷化时间和温度。

(2)性质:

耐蚀性。在大气、矿物油、植物油、苯、甲苯中均有很好的耐蚀性,但在碱、酸、水蒸气中耐蚀性较差。在200~300℃时仍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当温度达到450℃时膜层的耐蚀性显著下降。

特殊性质。如增加附着力,润滑性,减摩耐磨作用。

磷化液的选择。在涂装行业中,铁系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前处理工艺简单,清洗和磷化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完成,磷化前不需要表调,可简化工艺过程; 环保无毒,磷化液不含亚钠和铬离子;稳定性好,沉渣少残渣形成少,设备容易清理;槽液控制简便, 单组分添加,不需要再添加促进剂等,也不要经常检测和调整只需要考虑pH值和总酸度;磷化膜薄,具有优良的延伸性,其膜层与有机涂层之间有较好的附着力;铁系磷化液的成分简单,操作浓度低。

铁系磷化膜的主成分是FePO4和Fe2O3,其成膜机理应按下式:

4Fe+4NaH2PO4+3O2=2FePO2+Fe2O3+2Na2HPO4+3H2O

铁系磷化主要是依靠基体金属与磷化液反应成膜,是基体金属表面金属原子转化成离子状态的反应,铁系磷化又被称为转化型磷化,磷化膜结构是无定型的。

借鉴同行业经验,选定铁系磷化液,喷淋磷化工艺。

2.4 磷化成膜的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愈高,磷化层愈厚,结晶愈粗大。温度愈低,磷化层愈薄,结晶愈细。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Fe2+易被氧化成Fe3+,加大沉淀物量,溶液不稳定。

(2)游离酸度。游离酸度指游离的磷酸。其作用是促使铁的溶解,以形成较多的晶核,使膜结晶致密。游离酸度过高,则与铁作用加快,会大量析出氢,令界面层磷酸盐不易饱和,导致晶核形成困难,膜层结构疏松,多孔,耐蚀性下降,令磷化时间延长。游离酸度过低,磷化膜变薄,甚至无膜。

(3)总酸度。总酸度指磷酸盐、硝酸盐和酸的总和。总酸度一般以控制在规定范围上限为好,有利于加速磷化反应,使膜层晶粒细,磷化过程中,总酸度不断下降,反应缓慢。总酸度过高,膜层变薄,可加水稀释。总酸度过低,膜层疏松粗糙。

(4)PH值。锰系磷化液一般控制在2~3之间,当PH>3时,共件表面易生成粉末。当PH<1.5时难以成膜。铁系一般控制在3~5.5之间。

(5)溶液中离子浓度。①溶液中Fe2+极易氧化成Fe3+,导致不易成膜。但溶液中Fe2+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形成的膜晶粒粗大,膜表面有白色浮灰,耐蚀性及耐热性下降。②Zn2+的影响,当Zn2+浓度过高,磷化膜晶粒粗大,脆性增大,表面呈白色浮灰;当Zn2+浓度过低,膜层疏松变暗。

2.5 磷化工艺的较佳工艺条件的选择

采用喷淋磷化:

特点:适用于中、低温磷化工艺,可处理大面积工件。处理时间短,成膜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且这种方法获得的磷化膜结晶致密、均匀、膜薄、耐蚀性好。

喷淋磷化工艺参数选择:对pH 值、总酸度、磷化时间、磷化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考察。

(1)PH 值的确定

设定实验条件:磷化总酸度为30点,磷化时间为3min,磷化温度为30℃,考查PH值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数据见表3。

表3 PH值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PH值

4

3.5

3.0

2.8

2.5

漆膜附着力

2

1

0

0

1

通过表三可以看出,当PH 值控制在2.8~3.0时漆膜附着力较好。

(2)总酸度值的确定

设定实验条件:PH为3.0,磷化时间为3分,磷化温度为30℃,考查总酸度对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数据见表4。

表4 总酸度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磷化总酸度(点)

20

24

28

30

32

漆膜附着力

2

1

0

0

1

通过表四可以看出,当总酸度控制在28~30点时漆膜附着力较好。

(3)磷化时间的确定

设定实验条件:PH值为4.5,总酸度为30点,磷化温度为30℃,考查磷化时间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数据见表5。

表5 磷化时间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磷化时间(min)

2

2.5

3

3.5

4

漆膜附着力

2

2

1

0

1

通过表5可以看出,磷化时间控制在3~3.5min漆膜附着力较好。

(4)磷化温度的确定

设定实验条件:PH值为4.5,总酸度为30点,磷化时间为3min,考查磷化温度值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数据见表6。

表6 磷化温度对漆膜附着力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磷化温度(℃)

15

20

25

30

35

漆膜附着力

2

1

0

0

1

通过表六可以看出,磷化温度控制在25~30℃漆膜附着力较好。

经过上述试验,确定较佳工艺参数如下:

PH值:2.8~3.0

总酸度:28~30 点

磷化时间:3~3.5min

磷化温度:25~30℃

3 提高喷涂技术

3.1 钢桶表面涂装的工艺要求

喷涂过程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是指将涂料按所需厚度均匀地涂布在钢桶表面上的过程。喷涂过程虽简单,但必须达到它所需的两大要求,即:一定的厚度和均匀涂布,不能出现漏涂、流挂及粗粒疙瘩等缺陷。喷涂过程中,涂层的厚度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参数。任何涂料形成的固化涂层均有一定的透气性,这与涂层的结构气孔有关。涂层的结构气孔的直径平均为10-6~10-7mm,大于气体和液体的分子直径,所以不仅气体可以通过,而且一般离子和低分子液体也可以通过。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涂层的抗渗水性和抗透气性,涂层必须要求有一定的厚度,以互相重叠覆盖结构气孔,人们通常把涂层达到能起保护作用的最小厚度称为临界厚度。比如钢桶涂层的工艺临界厚度为0.02mm,也就是说,钢桶喷涂形成的漆膜厚度不得小于这个临界厚度。只有这样的漆膜厚度才能达到保护钢桶不受外界侵蚀的目的。另外,喷涂的均匀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均匀,过薄处会降低抗腐蚀性,过厚处则容易出现流挂、起皱等缺陷。

半自动喷漆有如下弱点:

喷涂压力调节不恰当、喷涂距离不当、喷涂角度不当、喷涂幅度不当等人为缺陷,而造成相应的质量问题:

喷涂距离太近,喷涂角度不当,喷幅过大以致重叠太多易产生流挂;

喷涂时空气压力太高,破坏溶剂平衡,易产生针孔;

喷涂压力不足,雾化不良;喷涂距离太远,喷枪运行速度过快,喷涂厚度不够,易产生桔皮。

全自动喷涂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3.2 全自动喷涂工艺参数选择

在工件旋转速度为60r/min 的现有条件下,对喷射压力,工位喷涂时间、烘干温度等参数进行考察,选择较佳的工艺参数,见表7。

表7 喷射压力、喷涂时间、烘干温度参数对喷漆质量的影响

序号

喷射压力,MPa

工位喷涂时间,s

烘干温度,℃

漆膜表现

漆膜附着力,级

漆膜厚度,µm

1

0.4

5

110

沾粘、漏喷

3

11~13

2

0.45

8

120

平整

2

15~17

3

0.5

10

140

平整

2

20~22

4

0.45

10

150

平整光滑

1

20~22

5

0.5

15

150

局部流挂

2

26~28

注:以上数据适用于氨基漆。

3.3 硝基漆、醇酸漆方法相同,参数不同。

由表七可见自动喷涂较佳工艺参数如下:

工件旋转速度:60 r/min

喷射压力:0.45Mpa

工位喷涂时间:10s

烘干温度:150℃

4 采用新工艺后质量跟踪统计

对钢桶喷涂工艺改各项措施均于2014年2月28日前完成。且实施后喷漆桶一次合格率明显提高。3~5月份的一次合格率见表8:

表8 工艺改进后的产品合格率统计表

月份

月产量

一次合格数

一次合格率

3

1200

1185

98.8%

4

1350

1337

99.1%

5

1250

1240

99.2%

合计

3800

3760

99%

从表8中可以看出,实施后3~5月的一次合格率平均达99%。

随机抽样目前生产的喷漆桶,喷漆厚度实测值均符合质量要求。

5 结束语

钢桶喷涂前加入磷化处理后,增加了漆膜附着力,合格率达99%;采用自动喷漆后漆膜厚度合格率100%。

改进前,我公司喷漆桶没有大批量的生产定单,改进工艺后,喷涂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先后与省内外多个用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喷漆桶销量逐年递增。

参考文献

[1]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GB6801-86.国家标准局.1986,北京.

[2] HP-2常温磷化液研究报告.海南大学腐蚀与防护研究所.1992.

[3] 李文胜,丁荥中.SAMES自动喷涂系统在汽车喷涂中的应用.电镀与涂饰. 2000,26:12~14.

[4]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企业标准QJ/JSH BZ 03.01- 2006《制桶装置操作堆积》。

[5]《钢桶标准化》GB/T 325- 2008。

[6]《油漆涂装技术1000问》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