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石包装桶中乙炔气的处理与控制
文/李春阳,韩玉明
摘要:电石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 受潮湿, 生成乙炔气, 遇明火燃烧或发生爆炸。对从业人员造成巨大危害。如何处理包装桶中的乙炔气成为电石产业的物流运输瓶颈。我公司在原来比较实用的氮气置换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可使200升钢桶和100升钢桶中各种粒度电石包装桶中乙炔气浓度有效降低的出口电石质量控制体系。
关键词:电石;危险品运输;方便安全

前言
电石在出口时, 需要用钢桶包装, 考虑电石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电石桶内的有害易爆气体(乙炔气)浓度一般控制在1.0 %以下, 在春夏季节, 未经处理的电石桶内乙炔气含量一般在1.5 %以上, 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全隐患。
1、大粒度电石(块料)
对于粒度在25mm以上的电石桶包装, 我们采用氮气进行置换。包装桶上开两螺丝孔, 并加密封垫。在充氮时, 拧开螺丝孔, 将充氮插管从其中一螺丝孔插入电石包装桶底部, 使液氮和插管连接, 进行充氮。桶内乙炔气从另一螺丝孔排出。普通情况下, 置换1~3次后, 可将电石桶内乙炔气含量降到0.5 %以下, 效果非常好。
但是, 电石包装桶内乙炔气受季节、电石温度的影响, 充氮次数不定, 且效果有时很不理想。
1.1 实验与结论
根据电石桶内乙炔气浓度变化受季节、电石温度、包装桶质量的影响而变化的因素, 对雨季和其他季节、热电石和冷却电石分别进行了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 在雨季时节, 电石包装桶中乙炔气的置换次数要比其他季节多;热电石在充氮完成后, 暂时浓度下降, 但后期会有所上升;电石桶的气密性对乙炔气浓度的保持和降低至关重要。
实验钢桶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桶内乙炔含量(%) |
雨季 |
热电石 |
连续充五遍 |
0.47 |
0.62 |
0.54 |
0.65 |
放置三天 |
1.4 |
1.54 |
1.46 |
1.68 |
冷却电石 |
充氮三遍 |
0.4 |
0.45 |
0.48 |
0.5 |
放置三天 |
0.89 |
0.90 |
0.97 |
0.86 |
其他季节 |
热电石 |
连续充三遍 |
0.42 |
0.43 |
0.42 |
0.47 |
放置三遍 |
0.76 |
0.78 |
0.69 |
0.82 |
冷却电石 |
充氮三遍 |
0.37 |
0.40 |
0.42 |
0.40 |
放置三天 |
0.66 |
0.75 |
0.68 |
0.80 |
注:在后期的检验桶的气密性试验中,发现4号钢桶有漏气现象。
2、小粒度电石(脱硫电石)
在钢铁生产中, 用于脱硫的小粒度电石, 用氮气处理其桶内乙炔气却存在相当的困难, 用氮气置换15次以上, 方可将乙炔气含量降至1.0 %左右。
用常规的氮气置换方法难以降低乙炔气浓度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脱硫电石的粒度造成的, 脱硫电石的粒度为0.2~3mm, 以普通的电石经破碎筛分制成, 粒度非常小, 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吸潮生成乙炔气, 吸附在脱硫电石颗粒表面。若采用氮气置换, 仅能处理掉包装桶上面的乙炔气;粒度小, 易堵塞充氮插管。所以考虑采取烘烤的方法, 使乙炔气逃逸。
2.1 实验与结论
将装桶的脱硫电石加热, 可有效降低电石对乙炔气的吸附性, 加大乙炔气的逸散能力, 经包装桶螺丝孔排出。刚出炉的电石砣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 在冷却过程中, 能释放出大量余热, 装桶的脱硫电石在电石砣旁烘烤, 可达到高温加热的目的。
为此, 将脱硫电石包装桶置于电石热砣旁, 进行烘烤。实验的总体方法是将包装封口的脱硫电石桶打开螺丝孔, 在包装间待冷却的高温电石砣旁烘烤一定时间后, 拧紧螺丝放置, 对实验桶的乙炔气浓度进行跟踪测定, 四次实验情况及结果分别见下表1~表4 :
表1
实验桶号码 |
1号 |
2号 |
烘烤前乙炔气含量(%) |
大于1.5 |
大于1.5 |
烘烤时间(小时) |
18 |
18 |
桶内乙炔气含量(%) |
烘烤完毕 |
1.1 |
1.1 |
烘烤后六天 |
0.92 |
0.98 |
表2
实验桶号码 |
3号 |
4号 |
烘烤乙炔气含量(%) |
大于1.5 |
大于1.5 |
烘烤时间(小时) |
24 |
24 |
桶内乙炔气含量(%) |
烘烤完毕 |
0.78 |
0.84 |
烘烤后第二天 |
1.15 |
1.08 |
烘烤后第三天 |
1.08 |
1.04 |
烘烤拮第四天 |
0.98 |
1.01 |
烘烤后第五天 |
0.87 |
0.97 |
烘烤后第六天 |
0.82 |
0.88 |
表3
实验桶号码 |
5号 |
6号 |
7号 |
8号 |
烘烤乙炔气含量(%) |
大于1.5 |
大于1.5 |
大于1.5 |
大于1.5 |
烘烤时间(小时) |
18 |
18 |
18 |
18 |
桶内乙炔气含量(%) |
烘烤完毕 |
1.2 |
1.0 |
1.0 |
1.0 |
放置五小时 |
1.5 |
1.4 |
1.4 |
1.25 |
放置二天后充氮 |
0.76 |
0.77 |
0.96 |
1.12 |
二次充氮 |
0.60 |
0.54 |
0.82 |
0.93 |
表4
实验桶号码 |
9号 |
10号 |
烘烤乙炔气含量(%) |
大于1.5 |
大于1.5 |
烘烤时间(小时) |
17 |
17 |
桶内乙炔气含量(%) |
烘烤完毕 |
1.05 |
1.20 |
烘烤后二天 |
大于1.5 |
大于1.5 |
一次充氮24小时后 |
0.82 |
0.82 |
二次充氮24小时后 |
0.61 |
0.70 |
四次实验的情况与结果表明, 装桶的脱硫电石经高温烘烤能够降低桶内乙炔气浓度, 省去氮气置换或大大减少氮气置换次数。且烘烤效果与电石砣温度关系极大, 温度越高, 效果越明显。烘烤桶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所以, 用充氮或烘烤包装桶的方法来处理电石桶内乙炔气, 可以有效降低桶内乙炔气浓度。在实际工作中, 方法简便, 易操作, 安全系数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