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手册(2)
文/三哥
21、质量管理小组怎样发表成果
▲发表人应该是本小组的成员。
▲发表内容要突出重点。
▲发表人语言要简练和准确。
▲发表尽量采用讲演形式,不照念。
▲发表用的图片和投影片,文字要简练,字迹要工整,图表要清楚。
▲发表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发表完毕,大家提问,当场回答。
▲发表成果提倡朴实、从简,避免繁琐和片面追求形式主义。
2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功的要诀
▲培养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热情,创造适宜小组发展的气氛。
▲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
▲小组内人人动脑,人人参与,协作配合。
▲坚持自愿,不搞强迫。
▲方法要简单适用。
▲坚持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23、什么是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科学的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工作方式。
▲P:计划阶段
▲D: 实施阶段
▲C: 检查阶段
▲A: 处理阶段

24、PDCA循环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
大环是小环转动的依据,小环是大环转动的保证,互相促进。
大环转动最困难,要靠领导重视、大家齐心努力,才能转动起来。

▲更上一层楼
▲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改进。

25、PDCA循环可分为8个步骤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要因确认。
▲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
▲严格按措施计划执行。
▲检查执行效果。
▲总结成果材料,制定巩固措施,实行标准化。
▲提出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常用方法
26、数据和数据分类
通过观测得到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数字就叫做数据。如钟表反映的时间、尺子反映的长度、温度计反映的温度等。用数据说话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从统计性质的角度看,可把数据分为两大类:
▲计量值数据:就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用各种测量工具或仪器直接测量出小数点以后数值的数据?如长度15.2厘米,重量150克等。
▲计数值数据:就是不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通过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正整数的数据。如废品2个,每平方米疵点3个等。


27、什么是数据分层
把一批数据按照不同标志划分出几个层次,以达到分析、判断的目的。
常用的分层标志有:
▲按不同时间,如月、日、白班、夜班等分层。
▲按不同操作者,如新老、男女等分层。
▲按不同机器设备,如新旧、型号等分层。
▲按不同材料,如厂商、产地、批号等分层。
▲按不同操作方法分层。
▲按不同的检测人员、方法、仪器等分层。
▲按其他方面,如不同地区、环境、缺陷部位等分层。
例:某装配厂的汽缸体与汽缸盖之间漏油情况抽查数据分层如下:

28、什么是柱形图
柱形图是用长方条的高低来表示数据大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各组出勤率的柱形图。

29、什么是折线图
▲折线图也叫波动图。它主要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数据随着时间变化而波动的情况。如:商店销售额在一年内各月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折线图还可以用来表示事故逐月变化情况,出勤率逐月变化情况等。

30、什么是饼分图
饼分图也叫圆形图,它是把数据的构成按比例用圆的扇形面积来表示的图形。
如:表示出现故障原因构成比例的饼分图。
饼分图还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商品的品种、数量或金额的构成比例、某单位各种成员的构成比例等。

31、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是用柱形图形式按高低次序排列而成的图,它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排列图可以使人们分辨出造成问题最大的因素一“关键的少数”,而其他因素则属于“次要的多数”。这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32、用排列图要注意哪些事项
▲纵坐标尽量用损失金额表示,以便于全面比较问题大小及效果好坏。
▲要抓住问题的重点,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以使改进活动有的放矢;主要项目不宜过多,以1~ 2个为宜,如过多,应考虑重新分层排列。
▲采取改进措施后,再画个同样项目的排列图,用它与采取措施前的排列图比较,以便看出措施效果。
▲画排列图所收集的数据,不要间隔时间太长,一般收集1~3个月的数据为宜。
▲两个纵坐标频数和累计百分率是相互独立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定标分度。
▲“其他”项,应放置在最后。
▲当问题的项目较少,主次问题已十分明显时,也可以用统计表代替画图。
33、什么是因果图
因果图是把考虑到的对工作结果有影响的原因进行分类,并用箭头表示其因果关系的图。因它像鱼剌形,又叫鱼刺图。

34、因果图的用途是什么
因果图可以用来分析产生某一问题的原因,也可以用来寻找解决某问题的方法或达到某个目标的途径。
用因果图应注意什么问题?
▲图形要正确。

▲让到会的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并记在图上。
▲原因要尽量找全、找细。
▲确定主要原因,并作出记号。
▲要重视到现场验证分析的主要原因。

35、什么是调查表
调查表是一种事先设计好的表格,用这种表可以边调查边在表上记上符号,便于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某厂镜片粘结抽样检验中不合格项目的检验记录

缺陷位置调查表

36、什么是对策表
对策表也叫措施计划表,它是针对分析某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制定的对策(措施)一览表。
一般对策表应包括序号、项目、现状、目标、措施、地点(部门)、负责人、完成期限等。
如:某车组实行优质服务的对策表

37、什么是“5WIH”
“5W1H”是PDCA循环的P阶段制定措施计划时,对每一措施应明确的6个问题。这就是:
▲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措施(why)?
▲这一措施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
▲什么时间完成(when)?
▲在哪儿执行这一措施(where)?
▲这一措施的责任者是谁(who)?
▲怎样执行这一措施(How)?
弄清这六个问题,可使措施计划最精简,得到落实。

38、什么是系统图法
系统图法是把达到目的(目标)所需要的手段、方法按系统展开作成的图。

39、系统图的用途是什么
▲方针、目标、实施项目的展开。
▲质最活动和各项工作的展开。
▲解决质量问题时的展开。

40、关联图的用途是什么
▲关联图是用箭头把多方面问题和它的原因间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的图。
▲通过画关联图可以把纠缠在一起的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联系起来,明确因果关系,以便寻找恰当的对策。

解决问题事例
41、质量管理小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事例
▲提高产品的性能。
▲延长产品的寿命。
▲改进产品结构,使产品便于操作和使用维修。
▲美化产品包装。
▲降低成本和使用费用。

42、质量管理小组解决服务质量问题的事例
▲增加花色品种。
▲提高安全正点率。
▲及时、准时和省时的服务。
▲创造优美的服务环境。
▲“微笑”服务,礼貌待客。
▲降低服务费用。
▲为顾客、乘客和宾客排忧解难。
▲提高顾客满意率。

43、质量管理小组解决工作质量问题的事例
▲减少不合格品。
▲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
▲缩小质量特性的分散程度。
▲减少顾客的投诉。
▲改进库存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改进工作流程。
▲缩短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的时间。

44、质量管理小组解决成本问题的事例
▲降低材料消耗。
▲合理安排人力.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设备效率和利用率。
▲减少工具损坏。
▲合理减少库存。
▲消除“跑、冒、滴、漏”。

45、质量管理小组解决交货期问题的事例
▲减少交货所需时间。
▲改善生产组织,增加产量。
▲确保协作件、外购件的及时供应。
▲合理地备料和贮存。
▲科学地组织运输。

46、质量管理小组解决安全问题的事例
▲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搞好材料、工具、半成品、不合格品的定置管理。
▲合理布置工作场地和环境,保证通道畅通无阻。
▲改善设备、工具的检修和保养。
▲保证高空作业和危险作业的安全。
▲地面防湿防滑。
▲及时处理废弃物和垃圾。
▲检查水、电、汽开关、按钮和管道。
▲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提出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防火防盗。
47、质量管理小组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事例
▲让更多的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每个成员都承担一份工作任务。
▲让工作环境更美好。
▲让团结友爱的气氛充满小组内外。
▲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
▲让每一点成绩都得到肯定。
▲让成果发表会充分体现“参与、友谊、活泼、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