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培训教程(6)——科技论文的写作入门
七、科技论文的写作入门
(一)科技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学术性也称为理论性。科技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或某一具体实验,但绝不是研究过程的详细叙述,或全部指标的罗列,而应经过加工、提炼,并上升为理论。也就是说,它侧重于理论的论证。科技论文如果缺乏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特征。
2、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就低。一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没有起作用,没有给科技领域增加新的内容。因此,创造性就是指论文里阐述前人没有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是创造性的模仿。有些成果不宜作科技论文,但可以作科技报告发表。
3、科学性
(1)论文的科学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可行;
(2)论文有了科学的内容,就是要用语言文字科学地表达出来。即要求语言文字准确、明白、全面;
(3)论文结构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规律,或说逻辑性强。
(4)论文写作格式日趋标准化,作者必须严格遵守。
4、可读性
可读性要求文字通顺,切忌生涩难懂,否则大大削弱文章的社会效果。
(二)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科技论文按如下构成:
1、前置部分
封面、封二(学术论文不必要)
题名页
序或前言(必要时)
摘要
关键词
目录页(必要时)
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2、主体部分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表
3、附录部分(必要时)
4、结尾部分(必要时)
可供对考的文献题录
索引
封三、封底
(三)格式内容说明
1、题名
科技论文的题名,也有叫论题、命题或题目的。题名,喻为论文的“眼睛”。好的题名,既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阅读论文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名,从文摘、索引、题录中找到的也是题名。科技工作者浏览书刊时,总是以题名来判断决定阅读全文与否,情报人员据此分类、编目等。基于这种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科技论文题名的写作不可忽视。
(1)题名应是鲜明、恰当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具体、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和深度。
(2)题名有利于索引分类,避免不常见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以便提供实用信息。
(3)题名概念统一,简约精炼,切忌冗长空泛。
(4)科技论文应根据内容需要,安排章、条、款、项小标题。
2、作者工作单位和姓名
写作科技论文,不论能否发表,均应署名,一般写在标题下面。
3、目录
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科技论文,在著者工作单位和姓名之后附有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小标题,反映论文内容的纲要,便于读者查阅有关章节。
4、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学术论文一般有外文摘要,以便国际交流,若无目录,摘要一般置于论文作者和正文之间。
摘要字数以200-300字为宜,约为论文正文字数3%左右。摘要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并有数据结论;摘要是一篇短文,能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或编文摘卡片等用;摘要必须忠实原文内容,无须对正文作评论或解释;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只用标准科学术语和命名。
5、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科技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另立一行排在摘要左下方,并要求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6、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或序论等,有时不署这些题名,但也是论文的一部分,写在正文之前。
前言是向读者揭示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它的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全文,引导读者了解有关科技成果的意义、试验方法和论文展开论点的计划等。
常见的前言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2)说明课题的性质、范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3)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4)达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5)研究工作的新发现等等。
7、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创造性的信息,主要由这部分反映出来。因此,正文的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
要写好正文,首先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用观点去统帅材料,并按照逻辑规律顺理成章。正文部分特别要注意内容准确先进,少而精;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深浅程度适合既定读者对象;文字力求明确具体。对论文的一般要求是明晰、准确、完备、简洁四个要素。
8、结论
结论,是全篇论文的归结,是对引言提出问题的一个呼应。结论,从内容上讲,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写作时应包括:
(1)说明理论的适用范围,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
(2)说明成果意义,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作了那些检验,哪些与本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了哪些修改与补充;
(3)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及今后研究方向等。
结论的写作,要慎重严谨,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结论要用肯定的语气和可靠的数字写作,决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9、致谢
致谢放在结论之后。凡在研究过程中或撰写论文中,有过实质性帮助的人,依贡献大小排列名单致谢,以示尊重他人的劳动。
10、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工作总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提高的。凡论文中引用前人的文章、数据、结论等资料时,均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参考文献表。这样做,足以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此领域时前人做过的工作,便于查找有关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一般为:
序号. 主要作者. 书名(或报刊名). 出版社(或报刊编辑部). 出版时间(或报刊期号).
如:
1. 杨文亮. 钢桶制造技术.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