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讲义(4)
第三节 设备的润滑
一、基本概念
摩擦、磨损与润滑,是一门研究物体相互接触的摩擦表面之间关系的科学。摩擦是物理现象,磨损是摩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润滑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措施,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者组成了一门与设备管理有着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摩擦学。
机器的摩擦,将造成经济损失,这是无可疑议的。摩擦又大量消耗能源,专家们估计,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一是消耗在克服摩擦上。摩擦是设备零部件报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分析,有百分之八十的零件,其损坏原因是由磨损而报废。尽管摩擦会给人带来种种不利,但我们还可以利用摩擦来为人类服务。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控制摩擦,减少磨损,从而减少因摩擦、磨损所造成的设备损坏、能源浪费、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
两个摩擦面之间缺乏润滑时,将形成干摩擦,由此使两摩擦面严重擦伤和咬焊。在加入合适的润滑油之后,使之形成油膜(即润滑膜),消除了干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减少了磨损,降低了零部件损坏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设备的润滑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对润滑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1)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杜绝设备因润滑不良而发生事故。
(2)减少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减少摩擦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4)减少油料消耗,节约用油,采取一系列治漏措施,避免浪费。
二、主要工作内容
润滑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制订设备的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和办法;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
(2)编制各类设备润滑卡片、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3)指导操作工、设备维护修理专业人员正确搞好润滑,提出改进润滑工作的措施、方法。
(4)制订润滑油和擦拭材料的消耗定额。
(5)编制设备的年、季、月度清洗换油计划,并组织实施。
(6)对润进厂滑油料进行质量检验。
(7)正确选用润滑油料。
(8)对大型重点设备和液压设备润滑系统进行改进、改装、改造,改善润滑系统。
(9)贯彻设备润滑的“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三级过滤”工作。
三、润滑“五定”
润滑“五定”,是我国广大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好经验。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润滑“五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润滑“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定点
根据设备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油标、油槽、油泵、油池等)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加、换油,并要求熟悉它的结构、作用和润滑方法。
2、定质
供应适当粘度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建立牢固的油膜,是防止咬焊磨损的有力措施。选用较高极压性能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保持较强的极压薄膜,能延缓疲劳磨损时间。润滑油对金属表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锈蚀磨损。因此,必须按设备说明书、润滑图表或卡片中规定的品种、牌号使用润滑油,同时其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润滑部位上各种润滑装置,要做到完整、清洁。
3、定量
根据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的油量要求加注润滑油,是保证润滑的基本条件,且有助于排除摩擦表面的硬粒,可防止因硬粒存在而产生磨粒磨损。如果油量加注不足,使各润滑面得不到应有油量,造成润滑不良,由此而产生咬焊、拉痕、研伤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油量加注过多,将产生漏油、滴油,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影响设备保养和环境清洁。所以,要严格按润滑图表规定的注油量注油。
4、定时
根据设备各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和润滑方式,确定加注时间,并按规定时间加注润滑油,是搞好定质、定量的重要环节。设备的操作工和修理工要严格按设备的说明书和润滑图表、润滑卡片上规定的分工,分别按时在各润滑点加注油料,和按计划进行清洗换油。
5、定人
设备上各润滑部位,都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例如,凡每班应加注一次油的润滑点,由设备操作者负责。各种贮油箱,如需要清洗换油时,则由维修工配合,共同进行。凡需拆卸后才能添加油或换油的部位,由维修工定期清洗换油,操作工配合。所有电器部位,由电工负责加油或换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