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管理文摘:这里汇集了行业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个人的管理经典文章,是您获得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最佳途径。
  首页-管理文摘-一个生产管理高手的改善套路一个生产管理高手的改善套路-中国钢桶包装网  

 
 

一个生产管理高手的改善套路

文/杨柳

老余是现场管理的“专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现场经验极其丰富,而且是天然的改善大师。老余的改善要点,就是流动性改善,就是想办法缩短制造周期,实现从投料到交付的最短周期。这个既是精益生产的要义,也是TOC改善的要点。取得了产量增加、人员降低(效率提升)、交期保障的好效果。

一、产能看瓶颈

当初建议老板扩大瓶颈产能的时候,是没有人理解的,当时只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老板就懂了。跟老板喝茶,然后我把茶盘下水的管道给止水了,然后倒水到茶盘上,因为水不能流动茶盘立马就泛滥了,老板还说我有病,不好好喝茶“捂脸”。

二、柔性看切换

多品种柔性生产这块,当初品种切换主要卡在更换工装模具,换模开始是没有可依据的,也就是员工不想换模,车间主任也不想,为啥麻烦啊,所以换模一直都是客户要的看不见,客户不要的一大堆,记得当时车间一直吵着要工位器具、装料框,我跟老板到现场,指着成堆的模具和模胎说,这些都是没有流动的资源,没有任何的价值,还产生了浪费,于是当时想的办法是,既然换型是比较麻烦的,那就再增加一点设备,常规的产品基本不动,但按订单量来,其次,所有的模具全部统一尺寸,换模时镶嵌进去就好,缩短了换型时间,再就是按订单来,没有订单的模胎不生产,于是从模胎开始,控制后工序所有的日产量,限量开始了,其次对瓶颈工序装炉进行了改进,也就是以前只可以装一种产品,变成可以混装,对工艺进行改进,要求不同的产品进入后都可以满足要求。

三、生产周期看物流

记得做的第一个改进你动作就是全面盘点,清理在制品库存,以前满地都是产品,到处都是产品,通过8个月的清理,基本把现场清理干净了。

然后就开始跟老板讨论流程渠道的问题了,当时问了老板一个问题,流程渠道是宽好还是,深好,老板说要宽一点,其实宽和深都不好,流程渠道应该是容量一致,流速均匀才最好。

在这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的节拍是不是一致的,其次就是头道制模是不是产能略高于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其它的过程还真没有很认真的考虑,因为解决关键和瓶颈以及准备是最重要的,我们把制模也纳入生产准备过程,确定后生产周期从8天缩短到6天到5天到4天到3天到2.5天到2天到36小时)。

四、异常应对看缓冲设置

主要做了三个:A资源前置、准备管理、B应急计划、C快速反应(比如分流)等。

------

这一路走来,产量翻了一倍,人员减少20%,产品合格率从80%提升至95%,人均产值从25万提升至82万,实现日清后,连客户都奇怪,白天去现场是看不到东西的,因为现场都流下去了,前端根本看不到在制品,而后道,最多也就三天的量,问题是现场还看不到成堆的原材料。

再说制度:抱歉,目前为止,到现场你可能找不到一张文件化的制度,我们很野蛮,如果你连续三个月工资水品最低,那么你得考虑离开了。在整个的改进中,提升质量是最辛苦的,在质量提升方面整整的花了2年的时间,因为过程验证是个非常难受的过程。

四个点都看全了,企业个性化的模型才能建立起来。

从关注效率,到关注效益,再到关注资金转化效率,一路走来,都是在不断的拿起,放下,再拿起和放下。

我跟老板的原则是,任何改进,如果不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或不是有益的坚决放弃,比如,某一工序通过改进,效率会提升很多,但后工序无法消化,前段无法满足,对于这样的会坚决放弃。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