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但生产需求很紧,怎么处理?
文/三哥
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但生产需求很紧,怎么处理?
一 首先要确认是何种问题?
原材料出问题:
1、出的是什麽样的问题?致命缺陷、主要缺陷、次要缺陷?
2、来料的不良比率如何?
3、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如何?
迅速摸清楚这些关键的信息,以决定暂时对策的方向,包括需要哪些部门人员的参与解决!
二 暂时的对策
1、是否可以通过排查来解决?并要求供应商同步排查补货(涉及到产线急需,数量质量必须要满足要求)
2、倘若不行,如果适当的让步,既能解决公司内部缺料造成影响生产的情况,也能减少供应商的损失。那么作为负责任的SQE,去和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沟通,通过采取一些补救措施,降低不合格的风险的前提下,争取让步使用,是必须要考虑的当前应急措施!
三 原因分析及长期对策
当然,用8D的眼光来看,度过燃眉之急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尽快的帮助供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关键。
# 1、尽可能的有效检验出问题,将问题留在内部;
# 2、尽快的找到异常,消除问题;
# 3、必要的话,尽快的研究替代方案,按照PPAP流程,逐步切换原来不够稳定的工艺流程!
# 4、更新FMEA、更新CP……固化验证好的流程,稳定生产!
四 持续改进
# 作为一个合格的SQE,在某一个供方解决完问题,也不是就高枕无忧了!
# 从持续改善的角度来看,还可以更进一步,做下列工作:
# 1、开发新的供应商,看看有没有可能性价比更好,即使不是更好,下次某个供方再有异常,可以临时调整供应量来解决;
# 2、如果质量能一直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可以考虑精益现有流程,获得降低成本的空间!
# …………
#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比较全面的观察一个主动工作SQE,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应该干什么!
# 好的SQE能在质量风险和成本之间平衡,并且有足够的沟通能力,使工作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五 团队的力量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整个过程中,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不能把这个问题抱在自己手中,按照流程进行升级,必须让相关人都知道,共同参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