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板及镀锌质量异议缺陷图谱详解(5)
文/京唐

外观类缺陷(续)
7、塑料膜破损

【定义与特征】
塑料膜出现明显破口,导致钢卷内包装密封不严,增加进水锈蚀风险。
【产生原因】
①包装作业过程操作不规范、内护板边角刮伤塑料膜;
②塑料膜质量不合格;
③物流运输和装卸作业与尖锐硬物磕碰等造成。
【预防与纠正】
①按标准化的包装操作流程作业;
②提高塑料膜质量,加大对现场作业质噩检查;
③物流运输和装卸作业符合操作规范。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包装。
8、内包装不严

【定义与特征】
包装材料接缝处无胶带、粘贴不严、包装材料损坏等现象。
【产生原因】
①没有按要求粘贴内包装材料的每道接缝,使内包装全密封;
②胶带纸质量不达标,密封效果差。
【预防与纠正】
①按标准化的包装操作流程作业,对包装纸和包装膜全密封粘贴;
②把好胶带验收质量关,保证粘度达标。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包装。
9、外护圈破损

【定义与特征】
外护圈出现明显刮破口、变形、翘起、刮开,导致内包装材料及钢卷外露的现象。
【产生原因】
①产品吊运及物流运输过程中吊车夹钳等工索具剐蹭、碰撞;
②产品与运输车厢及产品之间的碰撞、剐蹭,倒运过程中叉车叉齿的碰撞。
【预防与纠正】
①成品库吊车作业规范操作,加大作业质噩检查;
②物流园、港口及仓库吊运和装卸过程规范操作。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包装。
10、标签位置不正确

【定义与特征】
发货标签的粘贴覆盖端护板的钢厂标识、标签粘贴在端护板或内护板接缝或咬合处,标签部分粘贴在捆带上或内外护圈上等不符合粘贴要求的现象。
【产生原因】
①包装作业人员没有按标准位置粘贴标签;
②成品库发货人员未执行发货标签粘贴作业标准。
【预防与纠正】
①对包装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标签粘贴标准;
②成品库发货人员标准化作业,加大对现场作业质量检查。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粘贴标签,但不许新标签覆盖旧标签。
11、标签方向不正确

【定义与特征】
端护板上的标签粘贴时,其标签字体方向与端护板上钢厂标识字体方向相反,未指向钢卷外径,内外护板上的标签长度方向未与钢卷轴线平行的现象。
【产生原因】
①包装作业人员没有执行标签粘贴方向的标准;
②成品库发货人员未执行发货标签作业标准。
【预防与纠正】
①对包装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标签粘贴标准;
②成品库发货人员标准化作业,加大对现场作业质量检查。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粘贴标签,但不许新标签覆盖旧标签。
12、标签翘角

【定义与特征】
发货标签粘贴不牢,粘贴后出现翘起、脱落现象。标签脱落将导致钢卷或钢板无卷号和货号等信息。
【产生原因】
①作业员工没有按照粘贴标签作业流程进行粘贴;
②标签不黏、钢卷外护板上有灰尘、操作人员作业不规范。
【预防与纠正】
①标签粘贴前应使用干抹布将预粘贴标签处擦拭干净;
②提高标签质量,改善现场环境,规范作业,加大对现场作业质量检查。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粘贴标签,但不许新标签覆盖旧标签。
13、护板锈蚀

【定义与特征】
护板出现锈蚀、掉漆等现象。
【产生原因】
①内、外护板喷涂质量不合格,护板质量有缺陷;
②物流运输、仓储过程中被雨淋,笘盖不及时。
【预防与纠正】
①提高护板表面防锈质量,做好质量验收;
②有雨雪时及时笘盖处理,改善对物流运输、仓储作业质量。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更换护板。
14、护板硌伤

【定义与特征】
内、外护板、端护板表面出现明显硌痕,导致硌伤包装材料及钢卷的现象。
【产生原因】
①成品库装车过程中,吊车操作不当,夹钳撞伤或硌伤端护板造成缺陷;
②物流运输过程中吊车吊具、叉车磕碰。
【预防与纠正】
①成品库吊车作业时,轻起、轻落,加大对现场作业质量检查,有撞伤的钢卷不许出厂;
②物流运输吊具、叉车增加防护隔垫,避免野蛮作业行为。
【鉴别与判定】
肉眼检查。发现后重新更换护板。
(资料来源:京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欧冶知钢技术资料精选、首钢技术研究院、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